今年開始迷上虛雲老和尚傳奇的一生。從山西虛雲老和尚舍利塔開始(遊記按此),到泉州路上看完虛雲老和尚二十集電視劇,泉州正是虛雲老和尚出生的地方(遊記按此)。後來我到廣州番禺禪宗五祖慧能道場的南華禪寺和大覺山雲門寺(遊記待寫)朝聖,這次我來到虛雲老和尚出家的鼓山湧泉寺朝拜。
虛雲老和尚這一生120歲,在咸豐八年戊午十九歲時,和表弟蕭富國瞞著家人從泉州到福州鼓山湧泉寺出家。當年1858年,英法聯軍攻占天津大沽,英、法、美、俄簽訂天津條約,增開多處通商口岸,也包括台灣的基隆、高雄和台南。鴉片本來被林則徐禁,在這次條約之後變成合法的洋藥等。
老和尚的生命很精彩,非常非常豐富,非常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看《虛雲和尚傳奇: 行腳天涯度蒼生》這本書。或是找虛雲老和尚的20集連續劇來看。
民國18年,虛雲老和尚90歲,在鼓山湧泉寺擔任住持。今年是民國108年,過了90年之後,我抱著朝聖的心情來福州拜訪湧泉寺,虛雲老和尚曾經剃度和擔任住持講經說法的地方。
現在的鼓山是福州人放假爬山休憩的好去處,這是鼓山山腳下入山處,可以看到遊客眾多,也有一些出家人。
鼓山已成了風景名勝區,從山腳下往上走,走到下圖「十八景區」是大部份觀光客的觀光區域,再往裡面走就是湧泉寺,這一段路的遊客明顯少很多。
我們走千年古道上山,可以看到一旁大樹的鬍鬚很長。
懷想當年,虛雲老和尚走過這些石階。
這裡也有纜車,可能是比較早的建設,是簡易版的纜車。鼓山海拔才969公尺,不高,大部份的遊客是走路上山。
沿途有好多摩崖石刻。
今天天氣很好,到一個瞭望角落往下望,就是福州市區。
鼓山十八景公園到了,要再花RMB10塊才能進去。
裡面的石刻的確比較特別。
這個小石階上去就沒有路了,裡面是狹窄的石縫,或許石縫後面是一個洞窟,當年有人躲在這裡修行。
到處都是摩崖石刻。
我們繼續往前走,今天的目的地是湧泉寺。沿途經過這個萬壽塔,看起來頗有年代,雕刻也講究,可惜沒有講解,網路上也找不到資料。
湧泉寺到了,這是湧泉寺的大門。
前進石門。話說這石門前有兩頭石獅子,石獅子踩的球是鏤空的石雕球,近看裡面還雕了一顆小石球,真是厲害的手工藝。
上面寫佛曆2540年,正是西元1997年。佛曆計算的方法,是以佛陀釋迦牟尼涅槃圓寂年年計算,為佛曆元年,即西元前543年。
走過石門,看到這個美麗的角落,陽光從右上方斜照下來,美極了。
繼續往前走,兩旁石柱看起來頗有年代。每一步往前走,心情就特別期待。
海天砥柱。門牌下又是一對石獅子。
一對石獅子工藝精緻。
湧泉寺的主體建築到了,好有氣勢。主體建築的前方也是一對石獅子。
前方兩座千佛陶塔是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燒製的,我很訝異這兩座陶塔位處於沿海的城市,歷經文化大革命後仍主體完好。
要踏入湧泉寺的大門了,門柱上寫著「提攜後學直溯佛祖心源」。湧泉寺始建于唐建中四年(783年),一千多年以來重修了好幾次,千年以來佛事盛行、僧團長住,出了很多高僧大德。
虛雲老和尚曾站在這裡與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合影,下圖照片摘自網路。
莊嚴的大雄寶殿,後面有青山相依,青山後有藍天相襯。
沿著階梯走上大雄寶殿,殿前平台寬敞。今天剛好有佛事,所以不能再往裡面走,大殿也進不去,只能在外面頂禮參拜。我順便點了兩盞小燈祈福。點燈給香油錢,都是用微信支付。
可惜只能走到這裡,不能再往裡面看。這是大雄寶殿左方的鐘樓,另一方就是鼓樓,佛寺標準建築配備。
正好一群僧人經過。
水池裡的觀世音菩薩雕像,不知道站在這裡多久。立冬過後的陽光有一種舒心的溫暖。
繼續往前走,我們找到「龍泉頭」。之所以叫湧泉寺,是因為這個龍泉頭。現在這個龍泉頭被玻璃包起來,泉水出口下方處用衛浴設備常用的白色磁磚裝飾,看起來有點荒謬。
這一個角落,也是充滿摩崖石刻,石刻字體多變化。還有蔡襄的字跡,蔡襄是北宋人,上次遊記提到蔡襄就是我去泉州看他主持的萬安橋、現在的洛陽橋(遊記按此)。
回程,還看到好幾個統一企業的垃圾桶,看得出來統一企業在這裡深耕的狀態。下一站,我們去虛雲老和尚也幫助重修的地藏寺(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