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19 泉州行 (完)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泉州之旅 - 楔子

從《馬可波羅遊記》得知,十三世紀宋朝的泉州是個繁華的貿易城市,進出口貿易發達,泉州港堆滿全世界各地的貨物,街上有阿拉伯人、印度人、東南亞人和波斯人等等。這些旅居泉州的外國人們也帶來家鄉的宗教,在泉州留下歷史遺跡。

我的中國名山之旅,不知不覺開始拼湊禪宗法脈高僧大德的足跡地圖。寫到這裡,覺得人生很神奇,人世間真的很好玩。生老病死、喜怒哀樂。走著走著,宇宙還發訊息告訴你有一個體會叫覺知、有一個境界叫頓悟,有一種動作叫放下。

泉州,我搭高鐵可以到;這樣的境界,怎麼去呢?

 

泉州行 Day 1 – 清源山老君岩和弘一法師舍利塔

泉州清源山有名的是一座近六尺高的老君岩,塑於十世紀的宋朝。道教在宋朝相當興盛,是宋朝的國教,宋徽宗還自稱自己是「道教皇帝」。宋朝的泉州,貿易發達,繁榮興盛,宗教多樣化。可以看到當時的人們,對老子所講的宇宙玄妙與養生處世之道,心有嚮往。每每寫遊記寫到關於老子,就忍不住想多了解道德經,希望年紀增長,體會能更透明。

弘一法師是我在法鼓山當義工到處看書才認識的近代高僧,希望有機會能多了解他所研究的律宗。網路資料再找下去,這篇遊記大概又沒完沒了。

中國旅遊區,往往只剩硬體,文化解說的部份,相當粗略,門票又收得很貴。這幾個月去北港媽祖廟跟鹿港天后宮,發現官方網站都做得非常精美,資料豐富。軟實力的部份,還是差很多的。

 

泉州行 Day 1 – 中國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中國四大名橋之一「洛陽橋」位於泉州,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的建橋工程。蔡襄這名字好熟,原來是宋代書法家,和蘇蘇軾、黃庭堅、米芾齊名。 複習歷史又複習國文。

叫洛陽橋是因為唐宋期間有許多中原人南遷,見泉州很像洛陽就把這座橋叫洛陽橋。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299.JPG

 

唐朝開元年間,蔡姓七世孫5人,在福建晉江青陽山下的官道上開設五間飲食店,讓往來行人奔波之際,可以下馬休息。酒旗招風,飯菜飄香,聲名遠播,被譽為「青陽蔡,五店市」。自此,「五店市」變成為青陽的別稱。五店市傳統街區是青陽現存最後一片傳統街區,也因此而成為一觀光景點。

 

走進街區就看到蔡氏家廟。泉州有不少人後來往台灣走,不知道台灣眾多蔡家,跟泉州蔡家有怎樣的淵源。

 

IMG_3306.JPG

 

看到幾個閩南紅磚建築跟洋樓建築,跟鹿港辜振甫先生故居類似(照片見【與媽祖同行1 之鹿港天后宮 (下) – 續訪鹿港小鎮】遊記),當然辜家的格局超級豪華氣派多了。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34.JPG

 

福建省內最大的寺廟就是在泉州的這座開元寺,建於唐代武則天年間,至今一千三百多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盛產絲綢,是當年「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開元寺所在的這片地原是當時的大財主黃守恭的桑樹園,後來捐給匡護大師建寺,取名為蓮花寺。在唐玄宗時期,創造中國史上的「開元盛世」,所以唐玄宗下令全國各州建一座「開元寺」,在泉州的「蓮花寺」就直接更名為「開元寺」。

 

IMG_3346.JPG

 

我們從西側大門經過,看到修建中的大門雖然老舊,依舊很有氣勢。

 

IMG_3329.JPG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IMG_3270.JPG

 

走完清源山,朝拜過老君岩之後,我們前往號稱中國四大名橋之一的「洛陽橋」。中國有四大名橋,分別是潮州湘子橋、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和泉州洛陽橋。上次去過朝州的湘仔橋,遊記還沒寫,這次來到泉州洛陽橋。明明在泉州,為什麼叫洛陽橋呢?其實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的建橋工程,耗時七年,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

 

古典文獻的記載還真詳盡,還能看到當初建橋的成本。1400萬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錢呢?我還上網去找,有一篇文章說,宋朝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800-1300元,1400萬兩銀子,大約有11.2億到18.億人民幣。倘若有機會去研究這些工程造價,肯定很有趣。想研究的事情太多,只好先放一邊去。宋朝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的文章參考出處:https://kknews.cc/culture/mmbrxkp.html

 

或說這蔡襄,高中歷史課本唸過,正是宋代著名書法家之一,和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為「宋四家」。蔡襄愛喝茶也愛吃荔枝,很愛寫書。他最有名的兩本書是《茶錄》和《荔枝譜》。泉州隸屬福建,閩南地區,盛產茶和需要氣候炎熱的荔枝。他的生活應該蠻愜意的,可以在官位上做很久,至少可以主持一個造橋工程,前後長達七年,且有閒暇興致,鑽研所好且出書。

 

泉州在唐宋之前,主要居住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裏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MG_3124.JPG

 

清源山風景遊樂區是大陸的5A風景區,山區內有一尊大石頭被雕塑成老子的形象而有名。

 

這是在十世紀宋朝時期雕造的大石像,有5.63公尺高,在當時是有一座木造大房子罩住大石像,後來房子被燒毀後,大石像就裸露在外不知道多少年,至今仍相當完好。

 

道教在宋朝相當興盛,是宋朝的國教,宋徽宗還自稱自己是「道教皇帝」。宋朝的泉州,貿易發達,繁榮興盛,宗教多樣化。在泉州這個地方,有非常崇尚道教文化、老子思想的人們去塑雕像供養,可以看到當時的人們,對老子所講的宇宙玄妙與養生處世之道,心有嚮往。

 

順便閱覽一下講解道德經的 Youtube 卡通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zKTbN_XQw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42.JPG

 

泉州,距離香港約八百公里,從香港西九龍站搭高鐵過去約五小時的地方。

 

從《馬可波羅遊記》可得知,十三世紀宋朝的泉州是個繁華的貿易城市,進出口貿易發達,泉州港堆滿全世界各地的貨物,街上有阿拉伯人、印度人、東南亞人和波斯人等等。這些旅居泉州的外國人們也帶來家鄉的宗教,從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景(基督)教、波絲拜火教等等,都在泉州留下歷史遺跡。

 

現在的泉州沒落了,當時的歷史遺跡只剩下比較有名的印度婆羅門教雕像的開元寺和阿拉伯的清淨寺。

 

貿易沒落的原因,主要是明朝和清朝的海禁。明朝實行海禁主要是為了防止倭寇和金銀外流;清朝的海禁主要是出於防漢制夷的政治考量,同時打擊反清復明勢力。清朝入關後的2年,清政府實施了殘酷的海禁和遷界令,讓沿海地區變成了無人區,導致沿海地區經濟的大倒退。到了乾隆,變成「一口通關」,只開放廣州跟外界貿易,閉關鎖國政策造成中國逐漸和世界脫軌,後來英國人為了賣鴉片,用火炮輕鬆轟開清朝的國門,迫使清朝割地賠款、開放口岸。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