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3270.JPG

 

走完清源山,朝拜過老君岩之後,我們前往號稱中國四大名橋之一的「洛陽橋」。中國有四大名橋,分別是潮州湘子橋、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和泉州洛陽橋。上次去過朝州的湘仔橋,遊記還沒寫,這次來到泉州洛陽橋。明明在泉州,為什麼叫洛陽橋呢?其實洛陽橋原名叫做「萬安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的建橋工程,耗時七年,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

 

古典文獻的記載還真詳盡,還能看到當初建橋的成本。1400萬兩銀子,等於今天多少錢呢?我還上網去找,有一篇文章說,宋朝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幣800-1300元,1400萬兩銀子,大約有11.2億到18.億人民幣。倘若有機會去研究這些工程造價,肯定很有趣。想研究的事情太多,只好先放一邊去。宋朝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的文章參考出處:https://kknews.cc/culture/mmbrxkp.html

 

或說這蔡襄,高中歷史課本唸過,正是宋代著名書法家之一,和蘇軾、黃庭堅、米芾並列為「宋四家」。蔡襄愛喝茶也愛吃荔枝,很愛寫書。他最有名的兩本書是《茶錄》和《荔枝譜》。泉州隸屬福建,閩南地區,盛產茶和需要氣候炎熱的荔枝。他的生活應該蠻愜意的,可以在官位上做很久,至少可以主持一個造橋工程,前後長達七年,且有閒暇興致,鑽研所好且出書。

 

泉州在唐宋之前,主要居住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所以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遷到泉州及閩南一帶的多數為河南、河水和洛水一帶的人士。泉州乃至整個閩南地區所用的語系稱為河洛語,也就是現在所說的閩南語,這些中原人士,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發達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引導當地人們開墾、發展,他們來到了泉州,看到這裏的山川地勢很像古都洛陽,就把這個地方也取名為洛陽,此橋也因此而命名。

 

寫到這裡,我看了一下泉州相對台灣的位置,正好跟台中最近。每次寫故事閱讀到民族的遷徙,都覺得很有趣。

 

沿海城市地圖.png

 

因為洛陽橋是一個景觀區,所以附近的民居建築也在近幾年來有所整理,地上原本都是泥土路,後來也被鋪上古色古香的石板路。

 

IMG_3183.JPG

 

沿路上看到的閩式建築。古典的建築風格,可以看得出來近代翻修過。

 

IMG_3184.JPG

 

泉州早期是貿易發達的大城市,所以有不少洋樓風格的建築。這一幢兩層樓的建築,可以看到中西合璧的遺跡。這樣的建築風格,剛好在大稻埕還留有非常多精緻的建築風貌。我剛好前一陣子也去大稻埕拍照,有機會再把照片整理出來。

 

IMG_3189.JPG

 

抵達洛陽橋時,正好下起傾盆大雨。我們站在大榕樹下避雨,空氣潮濕悶熱,這風聲跟雨聲,像極了台灣。

 

IMG_3210.JPG

 

IMG_3191.JPG

 

IMG_3192.JPG

 

IMG_3194.JPG

 

洛陽橋的橋頭有一個小小的展覽館,下圖是現代地圖,我們從編號10的老君岩來到編號16的洛陽橋。這洛陽橋在宋朝是「跨海大橋」,經過千年的泥沙淤積,出海口已經往前推好幾公里。

 

IMG_3196.JPG

 

下圖是1810年的古地圖,這是當年航海做貿易的人,從海面上往來於泉州和福州之間觀察這片海岸所繪製的地圖。

 

IMG_3197.JPG

 

下圖是1746年的地圖,可以看到洛陽橋在當年還算是在海口附近。可以看到陸地上的幾座城,非常有趣。這張地圖畫作僅是局部,完整的作品現在收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

 

IMG_3199.JPG

 

雨勢稍微小一些,像我這種不畏風雨的旅人,撐著傘還是可以走跳。洛陽橋在蔡襄主持時,被稱作「萬安橋」,下圖可以看到萬安橋三個大字的石碑還在。一旁是「亘海長虹」,「亘」,音同「宣」,時間或空間綿延不斷的意思。複習歷史還可以順便複習國文。

 

IMG_3200.JPG

 

陰雨綿綿的天空下照相,色調都很暗。這就是有名的洛陽橋了,當年可是在波濤洶湧的海口連結兩岸的交通和貨物運輸呢。當年建橋處海潮洶湧,江寬流急,建橋工程艱巨。當年建橋時,先在江底隨橋的中線鋪滿大石頭,築起一條二十多米寬,二里長的水下長堤,然後在石堤上用條石橫直壘砌橋墩,成為現代橋樑工程中「筏形基礎」的先驅。這種技術,直到十九世紀,歐洲人才開始採用。

 

IMG_3202.JPG

 

 

從側標可以看到,尖尖的筏行端可以削減上游來的水勢,打碎水流的衝勁。另一邊的橋墩就沒有這種尖筏形。

 

IMG_3257.JPG

 

我看這些橋墩上有好多牡蠣,乍看之下覺得很奇怪,問了才知道,原來這些牡蠣是被故意安排放在橋墩上養殖的,可以聯結膠固石塊。這種用生物加固橋樑方法,簡直是空前絕後,古人的智慧令人嘆為觀止 。宋朝年間泉州還專門立法:誰挖洛陽橋上的牡蠣,誰牢里呆兩年呢!

 

IMG_3248.JPG

 

洛陽橋的橋面,是一條條非常巨大的大石條直鋪橋面,條條相連,橫跨當年波濤洶湧的海口。這些大石條當年的建鑿跟搬運,過程不簡單。福建盛產花崗岩,從台灣海運來福建販賣的甘蔗、稻米等貨物,回程時船空空,會順便載花崗岩當「壓艙石」。 像鹿港龍山寺的石板,正是從泉州運過去的。有趣吧~

 

IMG_3218.JPG

 

橋的兩頭有護橋將軍,是宋朝石雕。

 

IMG_3255.JPG

 

IMG_E3269.JPG

 

蔡襄像,後人造。

 

IMG_3256.JPG

 

這個景點沒有太多遊客,也不用收錢。是超級少數大陸不用收錢的景點。明天去鼎鼎大名的「開元寺」和「五店市傳統街區」。(待續)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