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jpg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六個節氣,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地球繞太陽一周360度,每15度一個節氣。春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當作0度,是春天90天的中分點,南北半球晝夜相等。此後太陽直射位置向北移動,北半球晝長夜短,中國地區的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春分之前,晝短夜長,濕冷之氣藏在地球的土壤裡;日照多了,水氣開始上升,升到大氣層形成雲層,水氣聚集多了,就開始下雨,所以春分下一個節氣是清明,則「清明時節雨紛紛」,雪開始融化,所以「清明斷雪」。日照再長一點,空氣中的水氣凝聚更多,空氣中的溼度增加,此時天空下的雨,就不只是紛紛雨,而是陣陣滂沱雨。雨水增多,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所以這個節氣稱作「穀雨」。

 

太陽日照時間更多一點,天氣更暖活一點,所以「穀雨斷霜」,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結束。古人觀察節氣的變化,這時候中國江南地區開始插秧苗、種作物,期待雨水的滋潤。

 

倘若是住在農村,會歡喜迎接濕潤的天氣,期待天降甘霖;住在都市的人,則會感受到居處的濕氣,特別是濱海的香港。香港家家戶戶都有除濕機,我剛來香港時買的除濕機壞了,搬了新家後就買了一台新的除濕機,正好在今天入厝,迎接明日的穀雨。穀雨期間雨水較多,濕氣偏重,飲食上,我今早也去買了薏仁,配上紅豆煮湯去身體的濕氣。

 

下午讀《四時之詩》,作者蒙曼介紹了王維的《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講王維陪著唐玄宗從蓬萊宮往興慶宮時,正好下雨,車駕困在雨中居高臨下地看長安城,唐玄宗詩心大發寫了首詩,要身旁的侍從大臣們唱和,於是王維就應和寫了這首詩。

 

《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雲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遊玩物華。

 

我找了唐長安城坊圖,大明宮就是蓬萊宮,興慶宮是唐玄宗做藩王時的王府所在地。唐玄宗常常往來兩地,所以專修了一條閣道。王維這首詩就是在這條閣道上完成的。

 

0210ph032.gif

 

唐朝的咸陽宮和漢朝的長安城都在唐朝長安城的西邊,所以放眼望去,看到黃山渭水、秦宮漢闕。我找了相對位置圖如下。

 

66o40003q60or4psssop.jpg

 

66o30004q20o792pss3s.jpg

 

我喜歡蒙曼邊講詩邊講歷史,介紹如下:

 

秦塞漢宮,這又是一個多麼壯闊的歷史背景啊。唐朝人回首往事,最喜歡的就是強秦和雄漢,所以王昌齡才會說「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城人未還」。李白也才會說「秦娥夢斷秦樓月」;才會說「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王維在閣道中,放眼望去,不僅看到了雄壯的山河,更看到了歷史的風煙。

 

應制詩,主題是頌聖,透過描繪景色歌頌了皇上的天下,最後以拍皇帝馬屁結尾。蒙曼在穀雨時節選這首詩介紹盛唐景象,給後人流了很多想像。

 

**

 

穀雨同時也是重要農作指標。

 

採茶

陽光日照變長,大地濕潤,茶樹冒出新芽,正是採茶好時間。

 

春天茶農採茶,穀雨屬於採茶的指標之一,清明前採製名為「明前茶」,清明後穀雨前採製名「雨前茶」,穀雨後立夏前採製名「穀雨茶」。清代《續茶經》提到西山茶於穀雨前採焙,當中茶葉極細的賣得最貴;另有清代《欽定授時通考》亦指出採茶「以清明穀雨前為佳」,過此佳期,水平會下降。

 

明代《茶經》指定要在雨後晴天、日出前去採茶,以保留飽滿水分。明代《茶箋》提及嶺南一帶採茶方法,內稱南方瘴氣旺盛,要等日出之時、霧氣散去方可採茶,以保採茶人健康;書中亦提到,如穀雨當日是晴天,採到的茶葉有「治痰嗽療百病」之效。

 

牡丹花開

《清嘉錄》提到牡丹花又稱「穀雨花」,因為牡丹是在穀雨時節盛放。「穀雨三朝看牡丹」,是指穀雨後三日,牡丹盛開。這讓我想到前幾年的四月,適逢牡丹花期,特別去洛陽看牡丹。原來牡丹花開,是跟著穀雨的節氣。

 

**

 

穀雨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下一個節氣就進入夏天,立夏。從立春到立夏,太陽繞著地球轉四分之一軌道的這段日子,適逢疫情全球蔓延,我一人留在香港,沒有出差,沒有旅遊,連離開港島的移動都沒有。也因為待在一個點安靜地生活,更能細細感受節氣的變化,還有時間記錄生活,是非常幸運的時光。

 

1452007.pn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四時之詩 穀雨 蒙曼
    全站熱搜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