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F2255.JPG

 

恆山是五嶽中的北嶽,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8公尺。我2013年跟旅行團去恆山時,僅參觀了山腳下的懸空寺,卻沒有機會登恆山。後來才知道,恆山不像東嶽泰山、西嶽華山、中嶽嵩山和南嶽衡山腹地廣大,山色古蹟豐富,在旅行團的編排中,不是必訪行程,所以遊客稀少。

 

下圖是網路上找到的地圖,北方有個北嶽廟。過去每一山嶽都從嶽廟開始走,這一次我們直接從左下方的懸空寺驅車前往恆山遊客中心停車場,坐纜車上山。

 

2015070119291325.jpg

 

下圖是網路上找到的北嶽廟。

 

d50735fae6cd7b890d694cc2012442a7d9330e6d.jpg

 

恒山是個道教聖地,道教發展始於西漢,北魏始興盛,成為主流全真派聖地。現存恆山道教資料很少,難以詳述。相傳漢代的茅盈曾入恆山修道。至唐代,著名道士張果(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曾長期隱居恆山。至今恆山上有一嶺名曰「果老嶺」。明清以後,恆山道教逐漸衰落無聞。

 

道教自東漢順帝時(126—144)形成後,至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我看網路上討論,如果追溯道教興起的源頭,真正的道教發源地、研究地其實是在恆山。所以,恆山是道教的發源地。

 

網路故事說,恆山修道最早的是一位撲朔迷離的方士昌容。昌容自稱殷王的女兒,不食五穀,僅食一種可入藥的藤葉根叫蓬虆,人們見到她已有二百多歲,而她的容貌卻似二十來歲。看來她對養生和美容均有極深的造詣,正是《莊子》筆下的「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的神女。昌容善待人民,從植物中發明了一種染料,惠施眾多的貧民者。昌容仙逝後,祭祀她的人數以萬計。現在恆山後背(南天門)有今人塑的昌容塑像,紀念她的善行。這一趟恆山行,我剛好沒有經過這個昌容塑像。即使有經過,可能也不知道這個背景故事。

 

漢劉向《列仙傳》記載:「昌容,常山道士,往來山下。」劉向(前77—前6)為西漢時期人,至少說明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早期恆山已成為方士修行的場所。

 

漢景帝年間,著名的「文景之治」,恢復的國力為道家提供了修道的祥和環境。漢武早期,一名十八歲的文弱儒士在恆山修道,他就是後來茅山派的始祖茅盈。《神仙傳》記載:「茅君十八歲入恆山修道,積二十年,道成而歸」。茅盈和兩位弟弟茅固和茅衷陸續得道,世人稱為「三茅真君」,在道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茅盈在恆山修的道術已有明確記載,《廣仙列傳》說:「茅盈,字叔申,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十八,棄家入恆山,修道餌術」。這道餌術即煉丹術。恆山至今尚存「三茅窟」煉丹遺蹟,「煙火茅岫」被列為十八景之一。

 

「三茅真君」在恆山修行的道餌術,奠定了丹鼎一派的基石。後來,在東漢末,魏伯陽從理論上研究和探討丹鼎術,著有《參同契》,使後世道教丹鼎派有了理論指導,並成為道教鍊形方術的重要內容,也成為早期道教的一支——金丹道。「三茅真君」在恆山學成後,便到南方句曲山建立基地,此山因而改為茅山。到了南北朝時,梁朝道士陶弘景在此開創了道教茅山派。在中國道教歷史上,茅山派佔有一席之地。

 

從這些網路找的故事得知,早在道教尚未形成時,恆山已成為方士修道研習之地。

 

抵達恆山腳下的遊客服務中心前,我們路過三清殿和三元殿。當時怎麼路過的,我也忘了,只留下照片兩三張。

 

DSCF2199.JPG

 

DSCF2200.JPG

 

DSCF2201.JPG

 

DSCF2202.JPG

 

北嶽衡山大門牌。

 

DSCF2203.JPG

 

恆山景區售票處。

 

DSCF2206.JPG

 

這裡有一個告示牌,說纜車直上魁星閤,走過主要景區之後,若不走回頭路,就步行下山。我們本來還計畫走上山,卻看到告示牌說落石危險,要遊客們都坐纜車上山。不知道是故意要遊客買票坐纜車上山,還是真有危險,看到這樣的告示牌,只好從口袋掏出人民幣,買一趟RMB70的纜車票上山。園區觀光費另計。一旁聽一群遊客詢問是否只買纜車票,不買園區票。但出了纜車站就是園區,怎能不買園區票呢?大家碎碎念之後,依舊只好再掏出RMB鈔票買園區票。

 

IMG_1298.JPG

 

DSCF2205.JPG

 

一出魁星閣旁的纜車站,就看到這條被擋住的上山路。原來這條路可以十分鐘直奔恆山頂,為了導覽遊客買園區票走走,所以這條路被封起來了。下圖是園區圖。

 

DSCF2207.JPG

 

此時梅花漫開,遠處就是懸空寺上方翠屏山後的水庫。

 

DSCF2208.JPG

 

天氣還蠻冷的,沿途遊客少,挺清爽的。

 

DSCF2209.JPG

 

DSCF2212.JPG

 

九天行宮

九天宫院呈正方形,正面大殿供奉九天玄女娘娘。以前九天宫是百姓們求嗣問子的專科,曾經香火鼎盛。

 

DSCF2217.JPG

 

外匾額「先天一炁」,炁讀氣,在道家中是很重要的一個字,指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的原始之炁,構成天地萬物的基本素質。內匾額「神威四海」,左右兩聯­:

 

水靜風清六出白雲滿名山

雲蒸霞蔚千祥紫霄臨寶觀

 

DSCF2214.JPG

 

DSCF2216.JPG

 

繼續往前走,看到對面山岩嵌著一座類似懸空寺的建築物。不知道這是哪裡,但可以看到建築物同樣蓋在橫構面的沉積岩上,建築物安在山岩凹處,上方的岩體凸出,正好形成一處擋風板,保護下面的建築物。春天花開,可以看到粉嫩的花色點綴在山岩斜坡處,煞是好看。

 

DSCF2219.JPG

 

嫩花繽紛,賞心悅目。

 

DSCF2220.JPG

 

DSCF2222.JPG

 

遠眺又一處山岩凹壁嵌著一座建築物。目前正在維修中。

 

DSCF2221.JPG

 

恆山主廟 - 貞元殿

 

北嶽恆山的主廟為恆宗殿,又稱貞元殿,位於天峰嶺南坡半山腰上,北倚絕壁,面臨山谷,依坡而起,雄偉壯觀。

 

DSCF2224.JPG

 

DSCF2226.JPG

 

DSCF2227.JPG

 

殿前兩棵松樹,非常好看。

 

DSCF2231.JPG

 

DSCF2233.JPG

 

這顆斜長的松樹。

 

DSCF2232.JPG

 

康熙御筆「化垂悠久」。

 

DSCF2235.JPG

 

DSCF2225.JPG

 

被丟在一旁的石碑。石碑上不知道都寫些什麼,它們有點可憐地並排在這裡站著,還好彼此有伴。

 

DSCF2236.JPG

 

DSCF2234.JPG

 

三尊被玻璃罩起來的石碑,想必頗有來頭。

 

DSCF2237.JPG

 

這「北嶽全圖」,刻得精緻。

 

DSCF2240.JPG

 

DSCF2229.JPG

 

 

凌極門

 

踏入凌極門,我們要登頂了。

 

DSCF2260.JPG

 

右邊石壁上寫著四個大字「恒宗極天」,岩壁下梅花花苞朵朵,含苞待放。

 

DSCF2250.JPG

 

繼續往前走,左邊小路的尾端就是剛剛坐纜車上來看到被封的石階路。從這條石階路直接登頂,莫約十分鐘就上恒山頂了。

 

DSCF2251.JPG

 

恒山頂 – 2016.1公尺

 

此時此刻,來香港旅居後收集五嶽山頂,大滿貫。

 

DSCF2253.JPG

 

山頂沒什麼好看,拍照留念後就開下山,此時山上開始起霧。

 

DSCF2258.JPG

 

白虎殿和青龍殿

恆宗殿門前有103級石階,這便是有名的「陡若天梯」。

 

DSCF2263.JPG

 

天梯通往前下方到達北嶽廟門,即崇靈門。陡階兩面分別是青龍殿和白虎殿。

 

DSCF2262.JPG

 

DSCF2264.JPG

 

DSCF2266.JPG

 

五嶽真形圖

五嶽真形圖在泰山、嵩山、恆山均有碑刻,初次見到這些真形圖是在嵩山旅行的時候。我查了網路,說是中國古代道士繪製的特殊山嶽圖,在道教中用以「辟兵凶逆」,為符籙之最古者。

 

這五個的圖案從西漢武帝時出現,流傳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關於五嶽真形圖的圖案來歷,有兩種解釋。其一是根據五嶽的大致形態而繪的,即東嶽泰山如坐、西嶽華山如立、北嶽恆山如行、南嶽衡山如飛、中嶽嵩山如卧,從圖案上看也基本上能反映出這些特徵。其二是根據五方神繪的,即東嶽青龍、西嶽白虎、南嶽朱雀、北嶽玄武、中嶽黃龍(見《淮南子 天文訓》)。關於《五嶽真形圖》的含義,有認為是代表五行的,即金(西嶽)、木(東嶽)、水(北嶽)、火(南嶽)、土(中嶽)。

 

古人能在兩千年前就到過這五個地方,並且將這五座山的特色描繪出來,賦予意義,真的很不簡單。古時候從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就算有驢有馬代步,也是要走很久才到捏。

 

DSCF2265.JPG

 

五嶽真形圖石碑所配文字為:

 

東嶽泰山 - 東嶽泰山,在濟南府泰安州,長白、梁父二山為副。宋封天齊仁聖帝,明改為東嶽泰山之神,主世界人民官職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貴賤之分、長短之事。

 

西嶽華山 - 西嶽華山,在華州府華陰縣,終南、太白二山為副。宋封金天順聖帝,明改為西嶽華山之神,主世界金銀銅鐵兼羽翼飛禽之事。

 

南嶽衡山 - 南嶽衡山,在衡州府橫山縣,潛山、霍山為副。宋封司天昭聖帝,明改為南嶽衡山之神,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魚龍之事。

 

北嶽恆山 - 北嶽恆山,在大同府渾源州,天涯、崆峒二山為副。宋封安天元聖帝,明改為北嶽恆山之神,主世界江河淮海兼四足負荷之事。

 

中嶽嵩山 - 中嶽嵩山在河南府登封縣,女幾、少室二山為副。宋封中天崇聖帝,明改為中嶽嵩山之神。主世界土地山川兼牛羊富產食啖之事。

 

改天要來好好研究這個五嶽真形圖。

 

39800136945d74fbb5f6a9ed8b7380e9-600x472.jpg

 

石階下方有一門牌,門牌上寫著「人天北柱」,傳說是清朝道光的題字。

 

DSCF2267.JPG

 

道炁長存

走到一山腰處,看來又是一處道人修行的地方。門牌蓋得精緻,匾額「道炁長存」,還有兩旁對聯都是燙金。我找不出來這是哪裡了,兩旁梅花開得茂盛,這一景相當精緻。

 

 

 

DSCF2273.JPG

 

DSCF2272.JPG

 

梅花處處開,好美。

 

DSCF2269.JPG

 

DSCF2275.JPG

 

 

DSCF2281.JPG

 

走到這裡準備下山,一頭是走回頭路坐纜車,我們走路下山,走回停車場,前往五台山。(待續)

 

DSCF2277.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五嶽 北嶽 恆山
    全站熱搜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