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八點出發,早上石家庄的氣溫是攝氏六度。手套和毛帽是必備品。今天的行程是從石家庄翻過太行山走到五台山,約300多公里。

出發前就知道在山西的旅程拉車很久,但也想要好好沉澱心情,因此拉車倒是一種享受。

[關於五台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東北隅,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分別是四大菩薩的道場。其餘三座,分別是浙江普陀山,觀音菩薩的道場;四川峨眉山,普賢菩薩的道場;安徽九華山,地藏菩薩的道場。

五台山並非一座山,是座落於華北屋脊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區總面積有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公尺。五座山峰,分別是東台望海峰、南台錦秀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聽斗峰,環抱整片區域,山頂無林木,平坦寬闊,故而得名。

五台山是中國唯一一個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因此和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諧共處。五台山據傳曾擁有寺廟128座,很多都損壞了,現存寺院共47處,台内39處,台外8處,歷代多朝皇帝前來参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萬佛閣等。2009626日在西班牙塞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我們並沒有把五台山的五座山峰走完,僅是拜訪五台群山中間盆地的台懷縣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群。

所有的人到了五台山入口處,人車分離通關。

五台山風景區入口處
大廳買票

因為風很大,唯一穿羽絨衣的下午。













我們是從山頂的菩薩頂往下走,先在山腳下等待電瓶車上山。私家車和遊覽車都不準開上去。這天風很大,大家都穿上所有的衣服,我也不得不套上羽絨衣,帽子戴了好幾層才不會冷。









從菩薩頂眺望台懷鎮還存留的寺廟和僧侶居住的地方
 第一站,菩薩頂。

菩薩頂,又稱大文殊院,位於山西五台山的靈鷲峰上,是五台山最大的藏傳佛教黄教寺院,也是清朝皇帝朝山的行宮,建築華麗居山中諸寺之冠。






從菩薩頂上可以眺望北台山葉鬥峰上的靈應寺,小小的一點在鋪滿白雪的遙遠山頭上,想像那些驢友上山要逆風而上,就覺得辛苦。回想自己爬南湖大山逆風而上,每走三步就退一步的過程,肯定是可以鍛鍊心性的。


北峰上的靈應寺


黃色琉璃的屋頂,代表皇家的尊貴









下圖是菩薩頂的門口,是康熙的題字。因為我們是從上往下走,所以順序是倒著前進。要踏上菩薩頂,要走過108個台階,代表人的108種煩惱,念珠也因此是108顆。接著就是順著台階往下走,希望可以走過這108種煩惱,保持頭腦與心靈的清靜。


往上眺望108層台階

守門的藏傳佛教僧人


第二站,顯通寺。

顯通寺坐落在臺懷鎮,是五台山眾多寺廟中最大、最古的一座。歷史悠久,珍藏許多珍貴文物。

顯通寺的初建時間,可以和白馬寺相比。河南洛陽白馬寺,是中國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佛寺。據記載,顯通寺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略晚于白馬寺數年,所以有人把它列為中國的第二座古寺。這座寺廟,初名大孚靈鷲寺。北魏時有所擴建,因前院有花園,又稱花園寺。唐太宗時重建,易名為大華嚴寺。明太祖朱元璋時重修,賜額“大顯通寺”,明成祖朱棣賜名為“大吉祥顯通寺”,明神家朱翊鈞再賜額為“大護國聖光永明寺”,簡稱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西元1687年),再改名為大顯通寺,直到今天。

顯通寺是佔地面積四萬三千七百平方米,現有大小房屋四百多問,且大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殿堂、廂房佈局嚴整,中軸線分明,配殿左右對稱。布列于中軸線上的主要殿宇七座,從南到北,依次為觀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寶殿、無量殿、千缽文殊殿、銅殿、藏經樓。此外,還有鐘樓、僧舍和各種配殿。

顯通寺各大殿保存完好。

觀音殿,又名南殿。殿內,中間供著觀音菩薩像,左右供著文殊和普賢菩薩像,所以又稱三大主殿。殿內兩側放滿了經架,架上置有各種經書,所以又稱藏經殿。過去,救助水陸眾生的大法會水陸道場也設在這裡,所以又叫水陸殿。

大文殊殿,是顯通令的第二重大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各寺廟均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自然顯通寺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顯通寺的大文殊殿內,供著七尊文殊菩薩像:正中的為大智文殊;前面的五位,從左至右,依次為西臺獅子文殊,南臺智慧文殊,中臺孺者文殊,北臺無垢文殊,東臺聰明文殊;大智文殊後面是甘露文殊。此外,文殊像前有護法神韋馱像,兩側有十八羅漢像。

大雄寶殿是顯通寺的第三重大殿,殿內供著三世佛像:中為釋迦牟尼佛,西為阿彌陀佛,東為藥師佛;兩旁有十八羅漢像;背後有觀音、文殊、普賢三尊菩薩像。

藏經樓內,有北魏時期銅鑄的旃檀佛像,有北宋開寶年間刊刻的雷峰塔藏經,有明代人繪製在菩提樹葉上的十八羅漢像,有楊五郎使用過的兵器——八十一斤重的鐵棍等等。

銅殿和銅塔,也是全國罕見的文物。銅殿高八點三米,寬四點七米,深四點五米,是明朝萬曆年間用銅十萬斤鑄成的。殿內四壁鑄滿了佛像,號稱萬佛;銅殿隔扇的外壁,鑄有各種圖案和花卉鳥獸,如玉兔拜月、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非常精緻。銅殿前原有銅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現僅留下兩座,八面十三層,玲瓏秀麗,引人注目。

無量殿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四壁全用青磚砌就,殿頂用方木砌就。殿內無大梁、無立柱,殿外無廊檐,因此人們又叫它無梁殿。殿內壁上有走廊一圈,有梯道可上。在走廊的任何一個部位均可看清全殿面貌。這是五台山各寺廟中的一座特殊建築,在全國也不多見。此殿又叫七處九會殿,是因為釋迦牟尼成佛之後講解《華嚴經》,在七個地方講了九次才講完。


又是康熙的題字



無量殿
這裏的香煙總是裊裊往上,感覺很有力量,可以把信徒的祈求都帶到佛祖前。

大陸的香長這個樣子~

漢傳佛教的僧人

銅殿,哇哈哈的老闆後來為了還願而貼金

處處可見藏傳佛教的影子


下午出了太陽,陽光穿過松針撒落在信徒身上,煞是好看。

古松聆聽信徒的祈禱千年,香煙帶著這些禱語傳給佛祖綿綿不絕。

香煙裊裊,特有靈氣的感覺

撫慰石碑的千年古松


第三站,塔院寺。

塔院寺,是以塔命名的佛教寺院。寺院中有釋迦牟尼舍利塔、佛足跡徒碑和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薩的發塔,被佛教信徒視為聖地。因释迦牟尼舍利塔即藏式大白塔,造型優美,位於五台山台懷鎮的中心,四周分布廟宇,便成了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首---五台山的標誌

明朝萬曆七年到十年(公元1579——1582年)對寺院的殿宇進行改建,和顯通寺分開,成為一座獨立的寺院,取名為塔院寺,直到今天。

我們抵達塔院寺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五點了,大家肚子都有點餓了,所以買了玉米來吃。塔院寺一旁有虔誠的喇嘛在叩拜,我看他身旁還有兩個位子,想體驗一下在夕陽暖暖灑落、冷風清腦、香煙味道清爽的氛圍下祈福,於是也跟著他一起跪拜。這位喇嘛也挺有意思地,看到我要拜,就操著藏語教我怎麼拜,還不時地看我有沒有做好。

真可惜我的藏語還在拼音階段,不能跟他說上什麼話。只能合十點頭致意,表達感謝。


白塔,下面是一圈轉經輪。我忙著轉所以沒照相。


吃玉米的同伴

體驗顆長頭
我連續做了三遍,身體暖呼呼,是在高原上很好的運動!祈福健身兩相得!




這時後陽光出來了,特別好看!



第四站,萬佛閣。

俗稱五爺廟,是龍王的第五個兒子,喜歡看戲。五爺廟充滿了各種「有求必應」的匾額,寺廟的牆壁和梁柱掛滿各路信徒感謝的匾額。廟的正前方是一個戲台,許多還願的信徒就請戲班子在五爺面前給祂唱戲代表還願心意。

五爺廟裏的荷花蠟燭


夕陽西下,即使只逛五台山這四個寺廟,也挺累的。準備去吃晚餐,晚上好好休息沉澱一下。



五爺廟外觀,傍晚時分,終於出現藍色的天空,配上寺院裏的松樹,非常好看。
但是除了寺院裏的常綠古松外,轉過身看四周山上的草與樹仍就是冬季的模樣,冷與蕭瑟。

冷冷四月天的街景,沒有熱鬧的氛圍,卻很冷靜醒腦。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