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走絲路呢? 無非是起源於小時候念地理課本的眾多幻想。
不得不說,我個人還是推崇那個國家編譯館的年代。大量的山脈與河流,地名省會與鐵路,四季變化與農作,在煩悶失落的學生時代,這些文字多少替我建構出許多旅行的幻想。
現在想起來,也多虧了當時的記憶,現在才慢慢明瞭這些教材的背後,其實可以激發出這麼多交錯綜橫的學問,從天文、氣候、歷史、人文,人類的發展到眾多背包客出走尋找自我,以及回家後的許多沉澱與反思。
現在的教育制度對我來說很陌生。倘若我真有孩子要上學,也充滿害怕、恐懼與擔憂。一方面期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對於世界充滿想像力與創造力,一方面又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社會主流的教材、價值觀與政治政策,而失落在學校教育的二十年中。
離題了。
話說,為什麼要走絲路呢? 無非又是一趟”尋找”的過程。不過這次不一樣,這次不是帶著孤單愴然的心情看蒼芎,而是在工作忙碌之後的小確性之旅,以及帶母親一起出遊的孝親之旅。
“尋找”的過程,無外乎逆流而上,或順勢而下。
“母親”永遠是尋找源頭、抵達終點的代名詞之一。那麼,帶著自己的母親回到祖國的懷抱,一親漠漠大戈壁上的芳澤,或許有不同的收穫。
一切想像總是美好的。
所有書本、電影中美麗神祕與韻味深長悠遠的絲路,在中國發達、四處興起基礎建設的時代變遷下,讓這趟旅行加了難以消化與承受的調味。
不過,這也就是旅行特別的地方。
去一個你以為是這樣的地方,發現這地方就跟你想像的一樣——興奮與實現,
去一個你以為是這樣的地方,才發現原來這地方早已改變——幻滅與成長;
去一個你沒有以為的地方,才發現這地方不就這樣——淡然與明瞭,
去一個你沒有以為的地方,發現原來這地方有這麼多新奇的模樣——再度興奮與實現。
人生不也一樣。認識一個人、認識一份工作、認識一個組織與認識一個國家與世界。
小的循環與大的循環,週而復始,拼湊成一段屬於自己的人生。
這也是我很愛的一部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