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個中國最美的村莊,有很多的故事,當下的記憶因為天色而灰濛濛,回來讀了很多歷史資料後,記憶都豐厚了起來。
~ 以下,是關於婺源的介紹 ~
有些中國地名的用字很特別,要說的就是這次拜訪的地方―婺源,一個被稱為「中國最美的鄉村」的地方。要出發前,對婺源還很陌生,功課也沒啥做,甚多遺憾。關於旅行行程安排,先總結如下:
ü 婺源把幾個村落聚集起來統一售聯票,一張RMB210,共有十二個景點,每個景點都不大,約花一到兩個小時就很足夠。每個景點單買門票是RMB60,一個下午可以跑兩到三個景點,整個景區約兩天可以走完。若時間充裕,喜歡慢慢走,例如森林水世界的臥龍谷,可以花上半天,車程也較遠,因此需要多一點時間。短則兩日,長則三日可以走完。
ü 這張卡可以在五天內使用,不限次數進入景區,但需要驗指紋。每個景區的入口處都有驗指紋的機器,會在買票輸入指紋後,系統相連。很小、很不起眼的景區驗票口,也裝置了這樣的聯合系統,精準驗票。
ü 連當地人都說,婺源區東北東的方向,有個地方叫「篁岭」,是婺源的濃縮,一個地方可以待上兩三天。以上十二個景點可以都不去,只去篁岭,門票總體來說還比較便宜。
ü 這個中國最美的鄉村,美在春天的油菜花田,秋天的楓葉,還有篁岭的「晒秋」。
我們是在一個小寒/臘八前後的日子,拜訪這些藏在山壑中的村莊。天氣寒冷、遊客稀少,天色不佳,這「白牆、黛瓦、馬頭牆」著名的徽式建築,少了黃金花海或火紅秋葉的點綴,更少了爽朗的太陽與透徹的藍天撐起一片活力,顯得寂寥許多。
我們的婺源之旅,看的是幾個正在休息的美人,在不上戲的日子裡,無妝無彩,無笑無語。她們是有點姿色,有一兩個底蘊較深,還有點韻味,其餘的戲子們,卻總覺得少了點甚麼。甚至還有新演員,塗了滿臉的白,被我們看到她們正在練習鋪上徽派建築數百年後所謂古典淡雅的妝容,讓人少了很多遐想。
花容,略失色,失色,頗失色。即使如此,也是能回顧那花容燦爛的曾經。
【關於古徽州】
曾名為新安、歙州的徽州,是漢文化重要孕育地之一,北宋成立徽州府以來,下轄歙、黟、休寧、績溪、祁門、婺源六個縣。下圖是古徽州地圖,翻拍自OR旅讀中國第38期第97頁。以前去黃山和宏村在安徽省,現在要去的婺源,隸屬於江西,在民國38年從安徽省改隸屬於江西。
網路上查詢關於徽州的歷史,眼花撩亂。一個富甲一方、燦極一時的區域,在建築、雕刻、繪畫、篆刻、盆景、編織、書版、理學、醫學等領域都有重大成就。還有著名的「徽商」,在中國的貿易活動佔有重要地位。徽商獲得大量財富後,便回饋鄉里,建設老家的文化、教育和建設事業,形成了徽州「官商學一體」的發展體系。
明代大文豪湯顯祖(1550-1616)在《牡丹亭》中說著「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一段絕句,給後人遙想徽州鋪上浪漫又幻化的色彩。這個山壑中的皖南,在江南地區站上亞洲的經濟中心之一後,黯然退居一旁。直到近年來透過網路的傳播,這些山豁間的姑娘們,重新打起了精神整理妝容,迎接各地的朝聖者,說說家鄉的故事。
【關於婺源】
婺源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東西部分別與兩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衢州、景德鎮毗鄰,南隔銅都上饒德興市與世界自然遺產「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相望,北枕國家級旅遊勝地黃山市。婺源素有「書鄉」、「茶鄉」之稱,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一顆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綠色明珠」。
我們坐動車抵達上饒這個城市,再從上饒前往婺源李坑。看看地圖,右上角是曾經去過的黃山,左邊是還沒去卻久仰大名的景德鎮,這裡好山好水好文化,沒做功課就到婺源來,還真不知道接下來的旅行,會長甚麼樣子。
下圖是我們去第一個景區李坑所拿取的參觀資料,花了十二個景點的地圖。我們只有一天半的時間參觀,這一趟只參觀了婺源右邊的六個景區―李坑,汪口,江灣,曉起村,思溪和江岭。
【李坑】
抵達李坑的時候,肚子很餓,在李坑旅遊景區外有一條商店街,從招牌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一看,中午十二點多,大多數的店家都空空的,沒開門也沒關門的樣子,幾乎都沒客人,車子來回開了一圈,有一種不知道在哪家店停下來敲門詢問的感覺,最後放棄在這條街覓食,直駛李坑景區。
李坑外的停車場可以停三十幾部車,但只有兩組人馬,我們是其中一組。人超少,超冷,中午十二點約10度左右,景象清淡,淡季中的淡季,門票也沒有比較便宜。一如開場所說,聯票是RMB210,但看一個點是RBM60,當時功課做不夠,憑參觀簡介也沒個概念,後來就買了聯票,把原本要去景德鎮的行程省棄掉。這一趟旅行也有拜訪三清山,其實也可以把三清山省棄,三清山超棒,這一趟去婺源景區和三清山,都時間不夠。
先說說李坑,最靠近上饒市的景區,最有名的是她的「小橋流水人家」。
李坑這個村落在群山環抱之中,山清水秀,風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佈、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更有兩澗清流、柳碣飛瓊、雙橋疊鎖、焦泉浸月、道院鐘鳴、仙橋毓秀等景點在其中,構築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李坑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賈達百人,村裡的文人留下傳世著作很多(到底有哪些,百度沒寫,只說有29部),南宋年間出了一位武狀元,名叫李知誠。<<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買完門票後,在門票口紀錄了大拇指的指紋,踏入景區,映入眼簾的竟然是一堆鐵絲和碎石,看來有一些工程還在進行中,至於那個叫做李坑的村,望遠看去,沒看見一個屋頂。於是我們往前走,原來還要穿過一個中書橋,穿過一個牌坊,經過一個沒開的文昌閣,踏上很古老的彩虹橋,拜過獅傩廟,穿過改裝成賣場卻沒一個人也沒一家店開的古民居(古代庶民居住所),繼續往前走很多路,穿過動車經過的超高大現代水泥巨橋,才看到李坑慢慢呈現在眼前。
李坑 導覽圖 |
查了網路照片,同樣的地方,在三四月油菜花開的時候,是一片金黃。然而,此時此刻,是一片寂寥。 |
李坑牌坊 |
還要走好長好長的路,才會到李坑。 |
這小寒過後的李坑牌坊長這樣,金黃色油菜花季的李坑牌坊長那樣,有花沒花差好多。
註: 這張照片摘自網路,若有侵權煩請告知,會立刻刪除。 |
=休閒廣場=
原來,「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在這裡取景,門口擺了一個大大的招牌,我雖然看過這部片子,但已經沒甚麼記憶。聽說主角在這棵老橡樹下有說了甚麼話。
註:摘自網路照片 |
小橋流水人家來了,可惜商業化了 |
雨天過後,水相當濁。不知道數百年前,是甚麼樣子。 |
繼續往前走,逐漸走入村莊裡。這裡的小橋流水人家,原來長這樣。這裡地勢相對低漥,剛好有一條河流穿過小村,所以叫做「坑」;又剛好這裡是李姓家族群聚所在,所以叫做「李坑」。
中午肚子很餓,我們先隨意找了一家店吃午餐。店家老闆娘本來拿把雨傘要外出,看到我們進去,才又把傘收了回去,帶我們上二樓,幫我們點菜。這家店的二樓頗有風情,木桌木椅木陽台,外面過著紅色的大紅燈籠,在陰暗的天色下,多少有點活力。木桌看來很久沒用了,用衛生紙擦拭,黑黑的一層。在用餐區後方,則是民宿,從最外面的窗櫺看去,是上下通鋪的房間。另外,裡面看來還有好幾間房,但是因為是超級淡季,一個客人都沒有,連通往民宿房間的門都索幸鎖上了。
我們點了兩道菜,家常豆腐和炒土豆,外加白飯兩碗。這白飯在兩道菜之後才上,看來老闆在我們點餐後才煮飯,菜炒好了之後,飯還沒完全熟,就只好起鍋上桌伺候我們兩個淡季中的稀客。
飽餐一頓之後,看到餐館隔壁棟的巷子口貼了一個小牌子,寫著這裡是「我是李雪蓮」的拍攝地點。我心裡還納悶著,這麼紅的范冰冰跟馮小剛有拍這部片,我怎麼不知道,回來一查,原來就是很紅的「我不是潘金蓮」這部片子。去年在台灣的第53屆金馬獎,這部片子有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5項提名,至於大獎之一的最佳導演獎,就是獎落馮小剛。印象中這一屆台灣的金馬獎,獎項幾乎被大陸的電影囊括。
我很喜歡這個裝飾,精緻的木雕,配上玉石做的字。「家和萬事興」,每個家裡的擺飾,都訴說著當時主人們的期許。
透漏著天光的天井、磚雕與青苔。
我換了一台相機,這新相機的鏡頭拍照的光,就是這種天光,有一點糊,少了天光透露的星芒。細緻的鏡頭,可以照下細緻的星芒,說出天光照在斑駁的牆壁上,一抹滄桑,但襯托出精緻雕磚所呈現的曾經講究。
這張照片就有點曝光了。當然也是因為我是業餘的拍照者,不會調整鏡頭的採光。
=大夫第=
大夫第位於婺源李坑村,建于清朝咸豐年間(西元1851-1861年)是一個五品奉直大夫李文進的官邸,內部裝修極其講究。李文進的官不是通過科舉考試取得的,他本是個在廣東經營茶葉的富商。太平軍起事後靠給清政府捐款捐了個五品官,這個官是虛職但享有特權。這座大夫第取名“春藹堂”,一則體現出家庭融樂的氣氛,二則飽含長輩對子孫後代的關愛之情。
這個大夫第的門很講究,一下子就吸住我的目光。這是徽式建築的大門,大門上有立體凸出屋簷與簷角裝飾,在門與屋簷之間,有精美的磚雕。從大門右上方脫落的磚雕來看,這房子是磚頭砌成,塗上水泥之後,在貼上磚雕,「裝飾門面」。就像女孩子化妝一樣,眉毛要修剪,眉髮不夠濃還要上青黛。門上方的屋簷兩側,有黑色乾墨般的痕跡,看來是雨水打到黑磚屋瓦上,然後順著水勢往兩側留下,長年之後,就是這般風味。像在鄉野間邊耕作邊吟詩的退影居士,古樸中活出一番瀟灑。
踏入大夫第,裡面是木製建築,兩層樓。大堂中間的匾額寫著「春藹堂」,給這個名字的屋主,肯定對這個廳堂的象徵,有相當的期許。匾額下方正中央掛著一幅山水畫,山水畫的兩旁掛著一副對聯,在下方是一個大廳桌,桌上擺著時鐘、花瓶與鏡子,期許著這屋子的一家人都「終(鍾)生(聲)平(瓶)靜(鏡)」。
徽州地區山多地貧,因此出外經商的子弟多,這是徽州人家對子弟們在外經商或為官,都能平平安安、一生風平浪靜的期許。
大廳堂是透天的,透著天光,照亮廳堂。
這個大夫第的門很講究,一下子就吸住我的目光。這是徽式建築的大門,大門上有立體凸出屋簷與簷角裝飾,在門與屋簷之間,有精美的磚雕。從大門右上方脫落的磚雕來看,這房子是磚頭砌成,塗上水泥之後,在貼上磚雕,「裝飾門面」。就像女孩子化妝一樣,眉毛要修剪,眉髮不夠濃還要上青黛。門上方的屋簷兩側,有黑色乾墨般的痕跡,看來是雨水打到黑磚屋瓦上,然後順著水勢往兩側留下,長年之後,就是這般風味。像在鄉野間邊耕作邊吟詩的退影居士,古樸中活出一番瀟灑。
踏入大夫第,裡面是木製建築,兩層樓。大堂中間的匾額寫著「春藹堂」,給這個名字的屋主,肯定對這個廳堂的象徵,有相當的期許。匾額下方正中央掛著一幅山水畫,山水畫的兩旁掛著一副對聯,在下方是一個大廳桌,桌上擺著時鐘、花瓶與鏡子,期許著這屋子的一家人都「終(鍾)生(聲)平(瓶)靜(鏡)」。
徽州地區山多地貧,因此出外經商的子弟多,這是徽州人家對子弟們在外經商或為官,都能平平安安、一生風平浪靜的期許。
大廳堂是透天的,透著天光,照亮廳堂。
徽派居民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一個內向和院。雨天烙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規堂」,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態。
二樓顯現的是木雕藝術。精緻的橫樑木雕,顯露出當年買官的富氣。
相對的,陽光無法照到的屋角,就顯得相當陰暗。現在的大廳擺著很多古玩,成了古玩買賣的地方。還有兩個很大的魚缸,養著金魚。礙著大廳堂的陰暗與了無生氣,稍轉一圈就走了出來。
繼續往村子中心走。這裡是古代商業貿易區,小橋特別拱起,是船隻都可以經過的流水道路,兩岸都是商店,看起來曾經繁華一時。目前現存的商店,除了飯館和民宿之外,就是茶館,專賣風乾的菊花。
=申明亭=
古老的亭子。申明亭位於婺源縣李坑村,是李坑最古老的建築之一。古時作為村裡聚會的場所,每週對村民進行賞善罰惡,頗有點現今議事廳的味道。凡是村中經審查有過錯的人,不許從亭中走過,而必須從亭邊的石頭小徑低頭繞過,以思悔改。
古老的石橋,不知道甚麼名字。
=李知誠故居=
沿著招牌指示走進這個故居,沒想到被裡面的人家罵了出來。「這是私家宅院,怎麼沒敲門就自己走進來?!」犀利潑辣的聲音從屋內吼了出來,我們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轟了出來。
迷糊中,我們又看看手上的票,又看看牆壁上的觀光指示,這一切都很像觀光區的樣子,標的是付費的觀光景區中其中一個點。這種事情也沒得去講理,只是覺得莫明其妙。想要開放家居村落賺觀光客的錢,收了觀光門票,印了觀光文宣,貼了觀光標誌,等觀光客走上門之後,又封閉地關起門來,發了脾氣。這到底是沒協調好,還是還沒有心理準備把自家打開賺觀光客的錢呢?
走出李坑,天空又下起小雨,我們快步離開,結束了第一個婺源之景。回程的路上,看到小鴨鴨們與鴨媽媽一起悠游的景象,有趣許多。有一隻小鴨子在菜田旁站著,看著媽媽與兄弟姊妹們在水中游得好快樂,想要跳下去又不敢跳,最終勇敢地一蹦,加入大家的行列,快樂地游著。
【汪口】
汪口村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古稱永川,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汪口三面環水,宋大觀三年(1110年)由俞杲建村,是一個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歷史上文風鼎盛,中進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員73人。
閱讀史料得知,徽州曾接受三段移民,分別是晉朝末年、唐朝末年和宋朝末年,這三段亂世中,大量中原移民南遷,在徽州地區重新建立家園。俞杲在宋大觀三年在此建村,是北宋宋徽宗剛即位時,是宋朝經濟鼎盛的時期。網路上也沒有寫俞杲為什麼來這裡建村。史料說,這裡文風鼎盛,中進士者有14人,出任七品以上官員73人,可見這裡風水不錯,祖先保佑,代代有才人出。這個村莊建立在兩水(江灣河和段莘水)匯集之處,倚山面水,不知道在風水地理上,是甚麼格局。
我們離開李坑後,開車約三十分鐘後抵達汪口。在門票口驗證了指紋之後,走進這個建立在河流彎處的村莊。這時候天空終於暫時停止飄雨,地上的石磚都濕漉漉的,旅客相當稀少,門票口的守門員都冷得直打囉嗦,裹著厚棉被打瞌睡。
沿著河流走進汪口這個村,一個又一個巷子,垂直於江灣河而各有特色。村子的觀光標誌,依著每條垂直於江灣河的巷子,說起一個又一個故事。
汪口在過去也是個貿易集散中心,所以每個垂直於河口岸的巷子,曾經迎接過成千上萬打船而下旅客,在這裡休息、補給。路過這個牙醫診所,好老舊的牙醫看診檯,看來還有在營業。
研究了一下當年的水路圖(見下圖),這大大的水路圖,汪口在最最右上角,沿著這條水路,一路走到鄱陽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當年的水路圖,對比現在的GOOGLE地圖,真的很有趣。
老圖中的樂安江,就是現在的汪灣河,上方的昌江,就是現在的長江。是否以前也叫長江,但是老鄉們口音重,所以寫作「昌江」?GOOGLE地圖中的景德鎮三字相當醒目,因為現在景德鎮是觀光重地,相對重要,依長江而發展出享譽國際的陶瓷。但是在這張地圖上,卻沒有她的名字,或許當時的她,還沒那麼重要。
汪口在圖中的右上角,左邊通往鄱陽湖。左邊是洞庭湖,中間是羅霄山,今日也稱作羅霄山。 |
現代GOOGLE圖中的紅點,就是汪口。左邊藍色的大湖,就是鄱陽湖。 |
這個淺灘上,這麼冷的天氣,還有民婦在這裡洗衣。這裡偏上游,所以水還相當清澈。
=俞氏宗祠=
汪口俞氏宗祠位於中國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江灣鎮汪口村,是婺源縣現存宗祠中最完整、最華麗的一座,與黃村經義堂齊名,2006年與後者等7座宗祠共同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俞氏宗祠於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竣工,位於汪口村東部,由大門、享堂、後寢組成。大門前面是一個小廣場,直抵永川溪邊。總進深44米,大門面闊15.7米,寢室後簷闊16.2米,前小後大。大門五開間,中央三間做成歇山頂三樓牌樓式,當地稱為“五鳳樓”。享堂三開間,梁架為穿鬥式和抬梁式的結合。後寢為五開間,神主供於樓上。
祠堂、民居、牌坊,並稱徽派建築三絕。我們一起走過很多皖南地區的老村莊,走著走著,走到村莊最裏頭,就會看到大祠堂。大祠堂是擺放祖先牌位、祭拜祖先的地方,建築的修建,也會比一般民居來得精緻、講究。每每走進祠堂,還沒認出是祠堂,看到講究的建築模樣,就忍不住拿起相機拍照。後來知道是祠堂之後,基於尊敬當地祖先的起心,所以只有在祠堂外拍照,一踏過祠堂大門的門檻,就把相機收起來,抱著謹慎、謙卑的心情,參觀這些祖先們安居的地方,感謝他們庇蔭子孫的成就,得以修建祠堂,而我們這些後人,也才有機會一覽這些傳統文化。
宗祠正對著兩江匯流之處,在橋上還可看到兩江水顏色不同,在此交錯的景象。
=觀景台=
下午三點,還有幾個點沒走完。我們匆匆地離開了這個汪口,在離開這個村落的一個灣口,看到一個景觀台,正好俯視整個村落。一月的天色還在冬季的陰晦中,可以想像春天來時,應該是很美麗的景象。但當時的遊客,應該也是蜂擁而至,熱鬧地讓人想退後幾步,遠遠地欣賞這個美人春風得意的姿態就好。
延伸閱讀:
1. 湯顯祖《牡丹亭》
2. 電影「致我們終將失去的青春」
3.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