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立志要走完三山五岳。三山,分別是安徽黄山,浙江雁蕩山,和江西廬山。五嶽,分別是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這一次旅行,完成三山中的第二山,浙江雁蕩山。寫到這裡嘴角不禁揚起微笑,三山已經完成三分之二了。
 

 
【第一天】 雁蕩山風景區,下榻《遇見茉莉》
 
地圖上往北走沈海高速公路,貫穿瀋陽到南海的G15,在半夜兩點抵達雁蕩山風景區,下榻民宿《遇見茉莉》。
 
夜半,進入民宿區,在窄巷中找路。殊不知,已身處靈秀山景中。隔天早上走出民宿,不遠處瞧見雁蕩山矗立在前,才驚覺這一晚已沐浴此山的靈氣中。
 
雁蕩山坐落于浙江省溫州樂清境內,因「山頂有湖,蘆葦叢生,秋雁宿之」,故而山以鳥名。雁蕩山根植於東海,山水形勝,以峰、瀑、洞、嶂見長,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開山鑿勝,發軔於南北朝,興盛於唐宋,文化底蘊豐厚。
 
 
【第二天】 雁蕩山之靈峰 + 小龍湫
 
 

 

 

 

 

 

 

 

 

 

 
 
雁蕩三絕,靈峰、靈巖和大龍湫。從民宿往外走十分鐘,就到靈峰入口。早上的空氣很新鮮,天氣頗冷,走起來舒爽。
 
 
 
 
雁蕩山古火山來源於板塊運動:在中生代時期,太平洋板塊向亞洲大陸板塊俯衝過程中,擠壓摩擦產生熱能,使上地殼和下地殼部分熔融形成岩漿。當有斷裂通往地表時,岩漿就沿著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噴發了。在經歷火山爆發、塌陷、復活、隆起的過程後,岩漿覆蓋在原始地貌上,岩漿中的流紋岩成為了雁蕩山的主要地質。
 
 
 
 
上次去黃山,找了李可染的人字瀑畫作,這次來到雁蕩山,拿著手機看著李可染的雁蕩山圖,到處找李可染取景的角度,模擬他當年作畫的地點,整個人很感動。李大師當年作畫,除了取景,或許加了自己的構圖,兩旁的屋舍無法對比,只看到現場兩岸紛雜的枯樹,以及中間的小溪,冬季蕭瑟的模樣。
 

 

 

 
 
我在網路上找到兩幅雁蕩山的畫作,下方第一幅是1963年,李可染探索「黑山水」,即大幅用墨、拓出山形的時代;第二圖幅是1973年,再訪雁蕩山所繪的山景,用墨清淡許多,層次也多了。也或許年紀大了,看山不是山,而或又見山,遠處的山景已不若十年前清楚勾勒,是眼力退減了嗎?似乎也不是,看那圖中下方彎曲的溪流線條,卻比十年前多了一些變化。也或許是老花眼吧()!所以近景看得清楚,遠景就退化了。無論如何,畫中的雙筍峰依舊清晰,火山岩裸露的姿態不變,雲霧繚繞山柱的靈動之氣也還在。
 
 
 
 
 
 
愛山的我,來看三山中的雁蕩山;愛畫的我,來李可染曾流連忘返的雁蕩山朝聖。
 
 
@果盒三景
走過鳴玉溪,看到凝碧潭。這清澈碧綠、晶瑩剔透的水色,讓我大呼驚豔。橫跨凝碧潭的橋,稱作果盒橋,連同果盒岩,合稱果盒三景。這碧綠的水色,是我最喜愛的顏色。在走過冬景蕭瑟的枯木叢後,乍看這樣充滿生命力的水色,帶來視覺上無比的衝突,很難相信這樣清澈的水色在自家車可及的觀光區裏,從容地存在著。
  
 

 

 

 

雁蕩山山體基本是緻密的火山岩裸露,土壤層很薄,積水面積較小,基本沒有含水層,大量降水都通過地表水流走了。
 
 
 
因此,雁蕩山的山景,是一柱又一柱裸露的火山岩;山頭上有薄薄的土壤,養著薄薄的綠色植物。
 
 

 

 

 

@北斗洞
走進靈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在山凹處的北斗洞,屬道家之觀。走過中國一些山水,在山靈水秀之地看見道觀一點也不稀奇,沿著山壁蓋上好幾層的建築也不意外。
 

 

 

 

 

 

 

 

 

 
 
這一趟造訪,印象深刻的是牆壁上掛著老子《道德經》的摘註。
 

 

 

 

 

 

 

 

 
小時候的印象,老子與其道德經,都是道家玄學,講天地萬物。人生歷練有限,因此總無法體會其中的智慧。長大後,聽聞老子和其著作《道德經》是國學,帝王學,是領導者必修的功課,依舊不知所以然。這幾年,似乎有一點領悟這至柔之術,有所謂「天下之至柔,馳聘天下之至剛」,「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曾經以為虛空的智慧,現在有點體悟,希望這樣的領略不會太遲。
 
牆上掛著幾幅摘註,我隨意拍一幅留念,是道德經的第二十二章。或許有緣,回來之後我花了點時間細細閱讀這第二十二章的前幾句話。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白話譯文:
彎曲正所以能伸直,低窪正所以能滿盈,破舊正所以換新,少了正所以能得到,多了正所以造成迷惑。因此,聖人懷抱著整體的道來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
 
不自我表現,因此反而明白;不自以為是,因此反而彰顯;不自我誇耀,因此反而功勞長存;不自驕自滿,因此反而得以生長。古來所說「曲折才得周全」這樣的話,那裡是虛飾的話而已呢?實在說來,是應該像這樣的周全才能歸返於道啊!
 
有時候以為陷入低漥,殊不知,是老天引領你躲過風暴。把人生拉長來看,很多事物在陰陽五行中變化,當下的鬱結,也不再那麼重要。但是,人在當下,是否能有這種豁達的眼光,就是個人的修養與格局了。
 
 
 
走過北斗洞,往觀音洞走去。沿途的樹林在這樣充滿靈氣的環境生長數十年、數百年,看過來來往往的人潮,不知道是甚麼樣的風景。
 
 

 

 

 

 

 

 
@觀音洞
位於雁蕩山靈峰景區的合掌峰,其掌心正中是一個狹長型的天然洞穴,為雁蕩山諸洞排名第一,名為觀音洞。洞內傍倚著山崖興建有樓高十層的佛寺,需徒步踏上377級石階才能抵達最高處。我一層又一層地往上走,參觀這南北朝以來,歷經數代修行人與善男信女所留下的宮殿建築、佛像與休憩的寮房。
 

 

 

 

 

 

 
 
這裡不只是拜佛的宮殿,還有人居住、參佛的環境。因此,除了香煙裊裊的香火味,燃燒蠟燭的味道,時而吹起的風和山與水的味道,還有這狹長的凹處,凝結了人類居住的味道。
 
 
 
我走到頂的觀音洞,洞的凹處擺滿羅漢座像,一眼望去約有上百座,嘆為觀止。觀音洞的腹地還比想像中大,中間有觀音和桌壇,以及兩旁跪坐的修行人正在禮佛念經,不便照相。因為還有人住,味道有點悶塞,我沒有停留太久,就往出口走去。
 
 
@ 白雲庵
觀音洞出來的右手邊,是白雲庵,原由女居士所建,為比丘尼的自修道場。後因文革,佛像與建築遭到破壞。文革過後,才又申請重建。
 
這裡的自修道場非常多,時間有限,不及一一參觀。我甚是喜歡屏風牆上所書的「阿彌陀佛」字體,因此拍照留念。
 

 

 

 
 
走得有點累了,我在附近的涼亭補充糧食,喝了幾口燙燒的黑咖啡,在寒天中暖胃,非常舒服。
 
 
@ 紫竹林
 
因為種了紫竹而取名的道場。這裡的道場很多,每一批修行人來這裡,就找一塊地蓋了房子修行。這裡的紫竹在文革期間似乎也被燒光了,這一牌紫竹還是後人重種的。
 

 

 

 
 
這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一牆的《黃帝陰符經》。
 
 
 
《黃帝陰符經》又稱《陰符經》,全書一卷三篇,共有四百六十一個字,在中國古代的哲學和兵學中都佔有一定的地位,也是道教的重要道經,歷代對它的註解僅次於《道德經》和《南華真經》。
 
陰符,為暗合,內外契合之意。《黃帝陰符經疏》李荃釋題:「陰,暗也。符,合也。天機暗合於行事之機,故曰陰符」。《陰符經》的作者和出現年代,各家說法不一。在唐代以前,尚未聞名于世。自唐李筌注疏後,始流傳於世。
 
《陰符經》的內容,各家看法並不一致,懸殊很大,有的認為它是談道家修養方法的書,但其中又有談「悟道」和「內丹」之分;有的認為它是縱橫家的書,所談都是權謀術數;也有人認為它是兵家的書,所談為克敵制勝之道。
 
暨觀音洞查閱了老子的《道德經》,在紫竹林則翻閱了《皇帝陰符經》,像是開啟一扇門,帶領我去理解,古往今來眾多道士與修行人所修習的宇宙運作與人生道理。數年前因緣際會走進法鼓山,認識正信的佛教;這幾年,慢慢認識道家的玄妙之處,非常幸運。
 
《皇帝陰符經》的字數不多,約四百多字,不若《道德經》的五千多字,因此紀錄於下方,並在此發願,要好好研讀這兩部經典,才不會愧對觀音洞和紫竹林的機緣呢!
 
卷上  神仙抱一演道章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奸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卷中  富國安民演法章
天地,萬物之盜。
萬物,人之盜。
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卷下  強兵戰勝演術章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目。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氣。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其聖,我以不奇其勝。
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
至靜之道,律歷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封甲子,神機鬼藏。
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 古竹洞
走出紫竹林,我繼續往前走,走到遠方的古竹洞。或許是因為地方偏遠,民眾的香火錢少了,顯得簡陋許多。在此修行,倒也清心寡慾。沿途的山柱顯現出火山岩的風貌,垂直的峭壁,草木不生;山頂的土壤層淺薄,只長出低矮的樹叢與有限的草皮。
 

 

 

 
 
 
走到這裡都下午兩點了,雖然起床晚,但也肚子開始餓了。我在靈峰門口的小吃店吃了簡單的麵食,便前往小龍湫走今天第二個行程。
 

 

 

 
 
離開靈峰區,回首看這合掌峰,想像晚上這山峰變成剪影,而成情侶峰或雙乳峰的姿態,也在考慮晚上是否還要再花五十元大洋買夜票,看這傳說中的靈峰夜景。
 

 

 

 
 
 
我想,這夜景靠人工打光與想像,或許驚嘆神似,但我還是偏好山水自然的姿態。雖然會懷想,沒看夜景是否遺憾,但時間不足的情況下,取捨也是旅行中的一部分了。
 
 
@ 靈岩景區的小龍湫
小龍湫位於靈岩景區。又名小瀑布,在靈岩寺右側後面的隱龍嶂底,是靈岩的主要觀景之一。
 

 

 

 
 
剛好三點半有空中飛人的表演,我在三點二十分購票,小跑步進場,跑得身體暖呼呼,也算舒服。衝到靈岩空中飛人表演區,卻見旅人闌珊地或坐或站等著,原來表演不是準時三點半開始,倒也喘口氣休息。
 
 
 

 

@ 空中飛人

 

這空中飛人表演,一開始飛人從天柱峰上綁著繩子凌空而下,原來是承襲自早期在岩壁上採草藥;後來是在兩峰之間,靠著繩索滑越而過。看著飛人的表演,著實驚嘆凌空的膽量。想著古人交通不便又要為生活努力的時候,膽量也就油然而生了吧。
 
 
 
 
 
 
 
 
@ 小龍湫
看完空中飛人,走去小龍湫看瀑布。湫,音ㄐㄧㄠˇ,非ㄑㄧㄡ也。
 
 
 


的讚歎。我來看不足,長嘯獨憑欄懸崖環峙,岩腹有如珊瑚、瑪瑙顏色。瀑飛崖上,觸石騰空如霧團結旋;而流轉飛灑,水珠濺人。瀑水搏潭,因光作色,形態萬千。前人有
 
小龍湫因為懸崖峭壁的地理地形,曾經是某版的神鵰俠侶拍攝小龍女跳斷腸崖的取景處。在小龍湫右上方有棧道可達,臨空眺望小龍湫飛瀑而下的風景。參閱其他旅客的遊記,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刻著粗糙的斷腸崖三字,一旁小字寫著「十六年後在此重會,夫妻情深勿失信約」。金庸的文筆與想像充滿創造力,中國豐富的山水環境,也讓影劇製作人將書中刻畫的風景呈現在電視機前的觀眾。
 

 

 

 

 

 

 

 

 

 

 
看過小龍湫之後,沿著登山路線往後山走。越走越起勁,但天色漸暗,才發現目的地還頗遠。山徑又完全沒有其他遊客,只剩下我安靜往前進的心跳聲。
 
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很多生活的方式,也不是每條路都可以走到頂峰,這上上下下、左拐右彎,都是風景。但求每一步都盡心盡力,無怨無悔。
  
路過霞客亭,應該是因為徐霞客所命名,於是拍照留念。
 
 
儘管走得起勁,這條路的盡頭因為時間不足,是到不了了,只好打道回府。回程路過靈岩寺,隨手一拍。
 
晚上回到民宿前,還在想是否要買夜票觀賞網路上說銷魂的景色。跨年的時候,沒看到香港的煙火,有點遺憾;我沒有一定要看夜景,最後決定打道回府,心中不留一絲遺憾。
 
最後,附上蘇芮的奉獻歌詞,和自己說聲晚安。(待續)
 
 
 
 
 
 
奉獻

 


作詞:楊立德
作曲:翁孝良
編曲:陳志遠

白雲奉獻給藍天 星光奉獻給黑夜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愛人

長路奉獻給遠方 玫瑰奉獻給愛情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愛人
白雲奉獻給草場 江河奉獻給海洋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朋友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不停地問 不停地找 不停地想

白鴿奉獻給藍天 星光奉獻給長夜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小孩
雨季奉獻給大地 歲月奉獻給季節
我拿什麼奉獻給你 我的爹娘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