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我去馬來西亞柔佛的內觀中心上課,這是我第二次參加內觀中心的十日課程。上一次是2019年11月在台灣高雄六龜的法邁中心,這段期間全球度過疫情挑戰,至今已過了三年。
特別提醒,內觀中心教的「法」,是教自然的法則,任何宗教的人都可以到內觀中心學習觀察呼吸、觀察感受來解脫痛苦。
這次上課的心得體會 ,摘要如下。
- 課程精隨:觀察呼吸,觀察感受。
- 我之前還花很多時間複習開示內容,這次才摸到真正的重點在「觀察呼吸、觀察感受」。
- 「聞 → 思 → 修」 這三個階段我反覆聽過,這次才真正體會到,過去我都只是在「思」的階段比較多,這次比較摸到重點,所以開始進入實際體會、也就是「修」的階段――觀察呼吸、觀察感受。
- 沒有多「聞」多「思」,多疑多念頭如我,可能也不容易進入「修」。感謝過去各種因緣推動我多聞多思,順境帶我學習正法,逆境帶我堅定學習,引領我進入「實修」。
- 辨認誤會:感受是自然而來,不是追尋而來。
- 2019年第一次上內觀課程,我很「努力」找感受――這是謬誤。感受其實是自然而來的,不是找來的。
- 大部份的人在初學階段沒有感受,是很正常的。葛印卡老師上課的時候說,要很有耐心,果真是要很有耐心。我第二次上課一直坐到第七天還第八天,我才慢慢領略「感受自然來」的體會。
- 三階段:(1) 沒感覺 No sensation → (2) 部份部份感覺 Sensation party by part → (3) 流水般順暢的細微感受 Flow sensation
- 每天打坐到晚上九點結束,學生可以跟老師請益。這時候的請益時間,就可以聽到其他同學的問題是什麼。聽別人問問題總是能有很多收穫,聽老師回答問題,能幫自己的觀念更清楚。
- 同學們的問題都大同小異,答案是一樣的,老師都不厭其煩地重複回答,看學生的狀況再變化講解。回答上基本都很簡短,切中要點。
- 這三階段我聽老師重複講解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沒有感覺很正常,這時候有下次又沒有也是很正常;沒有Flow的感覺就繼續part by part觀察――最重要的是保持平等心Equanimity。
- 平等心Equanimity的重要性
- 觀察呼吸、觀察感受的一個重點就是保持平等心。十日課程下來,最常聽到的兩個字,其中一個就是平等心。
- 2019年上課我重複聽到這個字,沒有任何體會。我當時僅是理解――對好的感受不要貪愛craving,對不好的感受不要起嗔心aversion;我僅是頭腦知道,但其實念頭很多的時候,完全沒有觀察能力,只是知道我很多念頭。
- 這次上課我慢慢可以觀察自己的念頭,還有每個念頭帶出來的情緒,以及情緒在身體上的反應――過去這些對我來說都只是頭腦知道,在念頭奔騰地一蹋糊塗之後,還沒發現自己身體都緊繃歪斜了。長期沒有覺知,粗硬尖銳的感受就停留在身體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習氣粗硬。
- 在呼吸調到很細微的情況下,可以比較有意識地感受到身體某處的筋因為某個念頭生起而緊繃。這次小小的進步是,我在念頭剛冒出來時,可以比較有覺知地感受到身體的筋拉緊了,然後有意識地告訴身體放鬆。循環的時間縮短了。
- 最重要的是,我不再怪罪自己念頭很多這件事――平等心。老師也不斷提醒,不要沮喪,要有平等心。沒有感覺的時候,就繼續觀察呼吸,部份部份移動注意力,觀察感受,要非常非常有耐心。
- 無常 Anicca
- 十日課程最常聽到的第二個字,是無常Anicca。
- 我這次才慢慢體會念頭的生滅這件事。念頭會生起,也會消滅,這就是無常。感受會生起,也會消滅,這就是無常。
- 要體認萬物的生滅是無常的,其實無常是一個很積極的觀念――體認無常,保持平等心,就容易快樂。
- 數年前我在臉書聽到鍾明軒,一個20歲的小孩,在講自己難過的心情後,就跟大家說,快樂會過去,憂傷也是,所以不用太擔心。我當下驚覺,這個孩子這麼年輕就有這個智慧,讓我印象深刻。鍾明軒真是一個很棒的孩子。
(待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