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飯店外有工程在施工,一處是在拆房子,早上八點多就有挖土機在拆打水泥牆和鋼筋柱;另一處在蓋房子,一直到晚上七九點還有叮叮噹噹的電鑽聲。
最安靜的時間,是早上七點以前,中午十二點,和晚上九點過後。每次我和客戶或同事講電話,他們都覺得很誇張,我倒是已經在這個環境下待九天了。
賽斯的心法說,外在實相,是內在的呈現。那我是什麼樣的內在,讓我剛好選這家飯店,遇到這樣吵雜轟人的噪音。
現在在練習內觀,觀察內在的波動,練習對治粗重的習氣,還有建立安住的狀態,其實也是在拆除和重建的過程中。
那麼,我要學習跟這些強烈的拆除聲音共處,因為它們正反應我內在堅硬習氣的破除。倘若有不悅的反應,只是增加對立的情緒,對我沒有幫助;我能做的,就是不討厭也不歡喜,感受這些噪音一次又一次的生滅。
今天早餐把前天買的最後一個可頌吃完了;午餐把前天買的最後一道印度料理吃完了。印度起司Paneer很有飽足感,中午吃完之後,現在都沒有飢餓感。
今天晚上好像比較安靜,終於到了一整天比較舒服的時候。
晚上的開示筆記如下,內容有點長,好具啟發性,又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受。
- 四念住有身念住、受念住、心念柱和法念住。可以從任一念柱開始,最後會交融在一起。
- 到了消融階段,會感知身體就像一團波動,以極快的速度生起和滅去。然後你感知身體就只是身體 ,感受就只是感受,心就只是心,諸法就只是諸法的階段。不跟它認同,只有覺照,只有了知,無任何評價或反應。
- 當你前進並安住於修行時,假如你不再貪愛和瞋恚 [身心] 世間的任何事物,根深的業習 (習性反應) 會浮現到表面而被去除。
- 當禪修者停止造業習,保持平等心,一層一層的業習就會被清除掉。。
- 當業習沒了,心會變得完全的平衡---能勝任超越身心的範疇而得初見涅槃。再回到了身心世界時,禪修者的行為模式已判若兩人。
- 修行以同樣的方式繼續下去: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斯陀含/欲界 à 阿那含/梵天界 à 阿羅漢的涅槃)
- 光是身體不足以感覺感受,有心牽涉其中,但感覺是在身上。佛陀舉例說明: 就像空中生起了不同的風---暖的或冷的,強的或弱的,有塵或無塵的---在身上也一樣有各種的感受生起和滅去。
【思惟不淨節】
- 對身體有很強執著的人,當心非常遲鈍或焦躁不安時,連呼吸都無法觀時,這種不淨思用來稍許平衡他們的心。他們被教導開始正確地思惟: 這身體是什麼?
- 自腳底而上,頭髮而下,皮膚所覆蓋的整個身體都思惟過其中的種種不淨。它也是醜陋不堪的。它包含頭髮膚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髓,腎心肝臟,肋膜脾,肺腸腸膜,胃臟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脂肪,眼淚淋巴,口水鼻涕,滑液尿水。這就是它的本質。
- 在實際開始修習內觀時,對這個不淨的身體不應產生瞋恚。只要如實地觀察。就身體觀察生起和滅去的感受。禪修者現在已經步上正道了。
【思惟界(四大)節】
- 不論置身何處或何種姿勢 ,就只加以思惟身體的組成要素: 地 、水、火、和風。
- 佛陀的例子:屠夫殺了一條牛,將它分解成塊,然後坐在市場上販售,因此身體也如此地被了知只是四大要素而已。它包括:固體(土)---肌肉,骨頭等;液體(水):血液,尿等;氣體(風);和溫度(火)。恰似「牛」只是各個部分的合成物之通俗語,所以身體除了這四大之外什麼也不是,沒有一個是所謂的「身體」。因此,人們了解到這點,心至少會稍微平衡。
【觀察墓園九相節】
- 過去和現在,都有人對軀體有強烈的執著,以至於連正確的思惟都不可能。因此給了他們一個更粗陋,更噁心的起始點:帶他們到墓園去。這是那種屍體不經焚燒或埋葬,而只是棄置四處、讓鳥獸啄食等的場所。既然他們自己無法專注於內心用功,就要他們開始觀看死屍。然後他們就能以相同的方式來細想自己的身體。
- 開始以這種方式來觀看有其必要,因為內觀---觀察和體驗實相的真正本質---是件細緻的工作。那些過著猥褻、粗俗生活,充滿粗重不淨染污的人,是無法修習的。因此在特殊的情況下,把他們帶到墓園,只去觀看、保持細想,並了知他們所看到的就是人人最終的結果。教導他們開始思惟。以此不淨的觀感及現在的了知,心已稍得平衡: 可以修習了。
- 放下貪愛和瞋恚是過去傳統的教導。在印度,於佛陀以前及以後,和佛陀的當代,都有老師如是教導,而其徒眾也如是修習。然而它都只涉及外緣:即所看到的、聽到的、嗅到的、嚐到的、觸及的、想到的東西。
- 佛陀則探討得更深入―佛陀重視「感受」。六根,六觸,六塵。他發現六根和六塵的接觸必定產生「感受」;只有當「感受」產生時,才會有「貪愛」和「瞋恚」的生起。
- 有感官才有接觸,有接觸才有感受,有感受才有貪愛。這就是他的覺悟。
- 所遺漏的環節,空隙,就是「感受」。缺少了感受,人們只會處理感官對象,以及對這些對象所起的習性反應。他們只能修正智力,心的表層。但在深層,接觸之後,部分的心就評估接觸的好壊。這個評估就產生愉悅或不愉悅的感受。接著貪愛或瞋恚的習性反應就開始了。
佛陀以自身的體驗,一直教導以平等心對待感受,來改變最深層次的心的行為模式,並且從束縛中解脫。
●你很努力地保持精勤、覺知、時時徹知無常。這就是整部念住經所傳達的訊息。
●你一定要保有更深的生起和滅去的實相,生滅,無常。
●願你們都享有真正的安詳,真正的和諧,真正的快樂。願一切眾生快樂。
註: 封面照片的畫面,來自鍾麗緹拍過的一齣電影Samsara,中文名字翻作「色戒」,非常推薦。下次有機會來寫這部影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