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m_book_satipassan_6109efa081.png

 

今天外面竟然沒有挖土機拆牆的聲音,讓我好訝異,工地只有傳來小頻率震動的敲敲打打,整個環境安靜了很多。反映到個人實相,感覺是件好事。

 

Panda Mart 販售的物品開始多樣貌,多了很多我以前沒看過的物品。今天竟然看到養樂多,加上免運費,最低消費HKD40,馬上手滑,一排養樂多,一排低糖養樂多,一包M&M巧克力,HKD67.3,30分鐘後到貨。

 

每天時間都過好快,早上報價錢、做交易,下午回答各式各樣compliance、AML反洗錢的各種問題,穿插客戶各式各樣的問題。一下子就到傍晚,要進入每天的佛法課程時間。

 

不知道為什麼,這兩周在飯店工作,我的眼睛特別勞累。可能是電腦螢幕太小,加上飯店的光照設計本身就不是為了長時間辦公用,我都懷疑我出關之後,近視或閃光會不會增加一百度以上。每天下午,我都覺得我的眼睛好迷濛,感覺眼睛都變小了。

 

今天四念住的課程內容,聽起來有點吃力,感覺要聽個三遍以上。如果今天是周末,肯定會聽兩遍以上。或許周末再來聽一遍。

 

今天的筆記如下:

 

  1. 深入專注的禪定,少了生起和滅去的體會,就不是內觀。

 

  1. 佛陀在覺悟前,已到達第八禪定,但仍發覺內在還有深植的不淨染污,他稱之為「隨眠煩惱」,生生世世跟隨著心,像休火山,可能隨時爆發。其中,總是在臨終時出現,其餘的就隨著到下一生去。

 

  1. 佛佗繼續探索,從呼吸上開始觀察感受,從「感受」了知「生滅」,解脫之鑰被發現了。

 

受隨觀(感受的觀察)就感受觀察感

 

  1. 樂受和苦受指的是身體上的感受。身體本身是不能感覺到它們,它們要由部份的心去感覺;但身體是感覺的基地。

 

  1. 佛陀發現,每個習性反應,行蘊,都只由感覺愉悅、不愉悅、或中性的感受產生。只要「生命」還在,「心」無時無刻都在最深處,與周身每個微細粒子的「感受」起反應。

 

  1. 心在表層脫離貪瞋,對外界的聲、色、香、觸或味不起反應,故錯覺以為沒有習性反應。然而,沒有注意感受的體驗,習性反應的實相被遺漏了,因為每個外緣跟感官的接觸,必定會在身上產生感受:樂受、苦受、或不苦不樂受。

 

  1. 必須走入內心的深處去感覺「感受」,但不可起習性反應。當你覺知到感受而又對之具平等心時,心的習性模式才能在其根深處改變。

 

心隨觀(心的觀察)就心觀察

  1. 「內在的心」是指在身體的架構內體驗事物的心。當心體驗外在的所緣時則稱之為「外在的心」:當它感覺到聲音和耳朵的接觸,形象和眼睛,氣味和鼻子,味道和舌頭,實物和身體,或是一個外引的念頭。然而這整個過程仍舊在身體的架構內進行。心,就是當其所緣在外時,它本身也是在內的。接著體驗到生起滅去,而到達「這是心」的境界:它只是「識」,不是「我」或「我的」心。覺知於是建立。那麼其中就只有智慧或了知,只有觀察;無所可依或可執持。

 

  1.  修行是為了了解這個過程。所有的感官都在身上,故身體是中心。眼、耳、鼻、舌、身觸、或意一有了接觸,「識」就認知有什麼東西出現。接著「想」就對之加以評斷好或壊,然後就產生了愉悅或不愉悅的感受。「行」就開始反應,而束縛、痛苦就開始了。這些蘊凌駕了「識蘊」。「行蘊」變得很強而「識蘊」很弱。結果痛苦和束縛變成很強烈。這個修行是要使「行蘊」和「想蘊」變弱,而增強「識蘊」到只有了知覺知的階段

 

  1. 「第九禪定」-- 滅受想定。在此定中,「想蘊」及「受蘊」停止了。只要想蘊還在運作,不論是多微弱,它都會產生習性反應行蘊想蘊必須連根拔除,才能體驗到識就只是識的境界

 

 

【法隨觀(心的內含的觀察)就諸法觀察諸法

  1. 「身念住」若是沒有「受念住」就不完整,「心念住」若是沒有「法念住」就不完整

 

  1.  心中容納的東西就稱之為法dhamma再延伸的意思,心中所生起之事物的本質或特性,稱之「法」。「Dhamma法」就是包含其中的本性,自身的特性之意

 

  1. 在舊文獻裡,我們看到dhamma法被分成「純淨的」與「不淨的」adhamma違法或p±pa罪惡,會導致痛苦的輪迴;Dhamma用來指含容在一個人中的任何善業,導致解脫

 

  1. Dhamma的意思持續地在擴充。由於心的含容物被觀察了--- 比方生氣或悲憫所導致的結果---法就開始被人理解成因果律,即自然的法則。因此,dhamma法可以指心中的含容物,或含容物的特性,或自然的法則-即是宇宙的法則

 

五蓋就五蓋觀察諸

  1. 蓋的意思是「帳幕」或「蓋子」,就是會阻擋實相被看見的東西。在十日課程裡,我們稱這些蓋為五個敵人:貪欲、瞋恚、惛沈、掉舉和疑惑。這些五蓋就是你在觀察實相的道路進展上的敵人,因為它們會迷彩或阻止你觀看。

 

  1. 每一個法 (dhamma),就是任何在心中生起的事物---哪怕是一個小小的念頭---都會開始跟身體上的感受一起流動:「當諸法在心中生起時,就有感受伴隨而生」。這個自然法則是佛陀證悟到的,而非他所創造的。

 

  1. 觀察內在外在,然後觀察生起滅去,而達到了「這是諸法」的階段:無好壊,沒我的你的之分,只是自然的法則,只是心所及其特質。

 

  1. 一旦內觀起動無論生起的是什麼---是好是壊,淨或不淨---就只是觀察,不嘗試保留或排斥,只以生滅的智慧加以如實的觀察---如實知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從簡旅人 的頭像
    從簡旅人

    從簡旅人 Viator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