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F2076.JPG

 

再往前走,就是雲岡石窟最有名也是最早的石窟群--「曇曜五窟」。下圖摘自網路文章,摘自日本學者早期的照片,可以看到當時石窟前方都還是雜草。我好喜歡這種原始照片。

 

EYXZ1SW80OpEQB.jpg

 

一開始介紹雲岡石窟的時候有提到,雲岡石窟的開鑿始於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拓跋濬才12歲就登基,在位13年,25歲去世。

 

雲岡石窟最重要的五窟就是這曇曜五窟(洞窟編號16-20),西元460年開鑿,當時的君主拓跋濬才20歲。高僧曇曜在拓跋濬出巡時,拓跋濬的馬咬住曇曜的衣袖不放,甚是奇異,於是拓跋濬把曇曜請到宮中,促膝長談,希望透過佛教和皇權合一來統治中原,之後曇曜就幫拓跋濬主持雲岡石窟佛像開鑿的工程。

 

拓跋濬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第四代皇帝,第三代皇帝魏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時曾經誅天下沙門,毀諸寺院經像,下令廢除全國佛教,後來下令廢除全國佛教。拓跋濬繼位後,有感於自己的祖先為了政權相互殺害,多年宮廷鬥爭和戰爭殺戮,讓拓跋濬渴望在佛教中得到救贖,和曇曜深談之後,曇曜便上書建議開鑿佛像,詔複佛法。

 

當時的拓跋濬才20歲,想想現在20歲的孩子們都在做什麼,那時候拓跋濬才20歲,就有感悟且有決斷去詔複佛法,下令徵用皇家資源去開鑿佛像,希望佛像各代表北魏開國以來的皇帝。當時的佛像藝術是印度從西域走絲路傳到中原的犍陀羅藝術,佛像五官立體,眉目端莊,鼻樑如劍,許多工匠也是從西域強擄來平城開鑿佛像。曇曜為了將宗教和政權合一,佛像的五官造相上,聽說還得巧妙融合皇帝的面容。

 

曇曜五窟就是指洞窟編號16到20這五窟,分別代表北魏開國的前五名皇帝。強迫症如我,把北魏開國的五位皇帝整理如下:

 

序號 皇帝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年份 登機年齡 享年 洞窟
1 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珪 23 386-409 15 38 第20窟
2 明元皇帝 拓跋嗣 14 409-423 17 31 第19窟
3 太武皇帝 拓跋焘 29 423-452 15 44 第18窟/滅佛
  隱王 拓跋余 1 452 ? ?  
  太子 拓跋晃         第16窟
4 文城皇帝 拓跋濬 13 452-465 12 25 第17窟

 

 

 

以上可以看到北魏這幾位皇帝們登基時的歲數都很小,都還在青少年階段,也都不長命。

 

第十六窟

沿著雲岡石窟的編號,最先來到的是第十六窟,推敲是拓跋濬是為無緣當上皇帝的父親拓跋晃所建。拓跋晃以太子監國,後來成了太武帝滅佛的犧牲者,沒有繼承到帝位,自己的兒子拓跋濬成了北魏第四代皇帝。

 

DSCF2056.JPG

 

第十七窟

第十七窟,文成帝拓跋濬交腳像。北魏從文成帝拓跋濬正式開始佛教的政教合一的制度,雲岡石窟從他開始開鑿。我照的照片沒有照到佛像交腳的部份。

 

DSCF2059.JPG

 

DSCF2060.JPG

 

DSCF2061.JPG

 

倒是從外面照洞窟的照片,有照到交腳的部份。

 

DSCF2066.JPG

 

從網路資料得知,交腳轉輪王坐像的胸前有兩個龍頭昂起(下圖框內,此圖摘自網路照片),這是《悲華經》所說,轉輪王諸寶龍頭纓的北魏形式,明確的王權象徵。這種象徵和圖示,沒有人說還真的看不懂。

 

Untitled.png

 

第十八窟

第十八窟,相對應的是太武帝拓跋燾。佛像身披千佛袈裟,兩側分別配置脇侍佛、脇侍菩薩及十大弟子像。拓跋燾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戰略家,出生於平城,就是現在的山西大同,自幼就表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聽說十二歲時就遠赴河套抗擊柔然騎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十二歲捏!我十二歲在做啥?!下圖是北魏時期的地圖,上方現今蒙古高原地區就是柔然。

 

26r900059p378oo80ops.jpg

 

史料說拓跋燾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果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指揮靈活。在生活中,樸素節儉,威武豪邁,剛毅自律,直爽坦率,從諫如流。晚年卻刑罰過於殘酷,誅戮過多。後來被中常侍宗愛殺害,時年四十五歲。我在看這些史料時忍不住想,超過四十就是晚年,當時的人跟現在的我們,生命階段很不一樣啊。

 

DSCF2064.JPG

 

下圖五弟子雕刻,大眼高鼻,是西域人的特徵。

 

DSCF2063.JPG

 

下圖是從洞窟外看洞窟和洞窟內的佛像。據說花木蘭的從軍就是講的拓跋燾時期征討柔然的故事。

 

DSCF2065.JPG

 

 

第十九窟

第十九窟是寶生佛洞,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釋迦坐像是雲岡石窟中的第二大像,佛像耳輪垂肩,下頷崩毀,舉右手。肘下有一小柱支撐,後世推敲是指明元帝拓跋嗣。拓跋嗣是北魏第二任皇帝,被老爸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立為太子後,生母劉貴人按北魏「立子殺母」的舊例被道武帝賜死,拓跋嗣知道後悲傷不已,還被老爸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怒斥出宮。後來老爸被自己的弟弟拓跋紹殺死,太子拓跋嗣在宮中衛士的擁戴下殺了弟弟復仇後登基。登基後,北方戰爭不斷,拓跋嗣因打戰太累,積勞成疾,就病死了,享年32歲。

 

拓跋嗣雖英年早逝,但上承老爸北魏開國君主太祖道武帝拓拔珪的武功,後有兒子北魏太武帝拓拔燾滅北方諸國一統北方,在北魏開國歷史中具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下圖是第十九窟外觀。

 

DSCF2070.JPG

 

走進去可以看到佛像舉右手說哈囉。

 

DSCF2069.JPG

 

第二十窟

終於來到最具代表性的一窟,這露天大佛就是北魏開過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的化身,雙面細長,高髻高鼻,雙肩寬厚平直,以一種平和莊嚴的目光俯視南方的北魏國土。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所以遊客可以站遠一點就把整座大佛收入相片。大佛的衣紋成階梯狀排列,線條簡潔,反映了犍陀羅造像和中亞牧區服裝的特點。

 

DSCF2071.JPG

 

拓跋珪15歲就當皇帝,後來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平城,剛當上皇帝時,仍舊積極擴張疆土,勵精圖治。晚年則好酒色,剛愎自用,不團結兄弟,導致在北魏天賜六年(409年)的宮廷政變中被兒子拓跋紹刺殺,終年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39歲就是晚年,我們這些人可都步入晚年了。

 

拓跋濬造這五座大佛,從北魏開國君主到他自己,每一座佛像代表一代帝王。當時肯定是國力雄厚,才有錢開鑿這五座皇家石窟。下圖是我在某一期的中國旅遊雜誌看到的照片,在大佛上方有一個烽火台,一般遊客在下方型走是看不到的。若不是看到雜誌介紹,我也不知道大佛頭頂上方,還頂著一個烽火台。可以知道,這裡地處邊疆地帶,戰爭頻繁,是軍事要地。

 

60358620_2292070587482608_8201891886013612032_n.jpg

 

看完這五窟,其他的佛窟都是小洞窟,主要是因為後來北魏孝文帝遷都,剩下來的都是民間造窟,規模就小很多。很意外地看到一座石碑,石碑上是用繁體字寫的「西岩絕唱」。

 

DSCF2077.JPG

 

DSCF2078.JPG

 

DSCF2079.JPG

 

DSCF2080.JPG

 

從第六窟到十六窟之間,有些洞窟在維修,也有其他洞窟,可以看到犍陀羅藝術從西域傳入平城帶來的希臘梁柱。

 

DSCF2047.JPG

 

DSCF2048.JPG

 

蔣勳說,他來看雲岡石窟,足足待上四天,四天都在這一公里裡的石窟徘徊,每天觀察陽光射入洞窟照到內壁諸佛像的光影變化。這樣的觀賞,真是奢侈的享受。其實我有機會來第二次,也已經覺得很幸運了。

 

雲岡博物館,新的說!

 

DSCF2081.JPG

 

中國由此邁向大唐」,余秋雨寫的,一定要一起照張相。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一書激發我遊歷中國古蹟、閱讀中國歷史,支持我開墾我的部落格荒地。

 

DSCF2083.JPG

 

回程,夕陽西下,再度經過靈隱寺。這三篇記錄雲岡石窟的文章終於寫到一個段落(鬆了一口氣~~~)。

 

 

DSCF2084.JPG

 

來複習歷史,北魏民族大融合。

 

DSCF2085.JPG

 

 

 

掰掰,靈隱寺。

 

DSCF2089.JPG

DSCF2090.JPG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