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承前一篇:



個人實相的本質-簡湘庭-閱讀筆記(2/5) – 試圖變得完美的「能量原型」有哪些

進入書本《個人實相的本質》,第210頁,第二段:

你自己的價值系統是由你對實相的信念以及形成經驗的那些信念累積成的。

假定你相信要做好,你必須試圖變得「完美」。也許有人告訴你、或你在哪裡讀到,說心靈是完美的,於是你認為你的責任就是盡你所能在肉身中重造完美的心靈。為達這個目的,你企圖否認所有不完美的思想和情感。

你自己的負面思想嚇著了你。你也許相信我告訴你的,也就是你的思想創造你的實相,因而變得對攻擊性的精神或實際的表達,更加害怕。你可能變得這麼怕傷到別人而幾乎不敢動,無時無刻不試著要完美。可能遠不只是惹厭而已,由於你的誤解,它可能遭來大難。

「完美」這個字設有很多陷阱。首先,它預設某件完成的、無法改變的事或物;它也不能夠再被移動、改進或創造。心靈永遠在一種變為、變遷、柔軟的狀態,以你們的說法,是沒有結束的,就如它也從來也沒有一個開始的一點。

魯伯最近說過,若他對物質實相能夠確定一件事,就是以那種說法,他沒有任何地方接近完美的。但就同樣的字義來說,心靈也不完美。若要達到完美的要求,心靈必須被固定在一種「完成」的狀態,而沒有可能再越過它去完成或創造



簡老師說我們的內在會覺得有一個自己,才是一個完美的自己。一個完美的自己,是別人比較可以接受、信任、喜歡的自己。實際上那個自己是來自於你的原生家庭對於你能夠接受的那個部分的你,或著是他們要求或期盼的你,不管你有沒有做到、甚至對於你的認知跟認可,變成你的內在試圖想要達到的自己。

回到剛剛學生問的問題:「為什麼我特別想做的事情,出不來但是我又可以一直在做其他的事,但這些事卻不是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我又拼命做。

簡老師說,以上可以回答剛剛學生問的問題。接著,簡老師開始接資料(channeling information)。以下講的是能量原型的狀態

在生命的經歷、經驗、架構中,在我們過去(指小時候、更早期的時候),能量原型的狀態產生有幾種狀況。


第一:來自原生家庭族群的認可

在過去更早(小時候)的時候,在原生家庭族群裡面,我們曾經被認可的部分,或是我們需要達到什麼狀態才能被認可的部分,會讓我們誤解――如果沒有達到這種被認可的狀態,「我」就會存在「沒有」、「不被信任」、「不被肯定」的狀態。

在這樣的能量原型狀態下,所以不管你做什麼,你都會覺得自己不夠、不好或不行。這樣的生命能量狀態會使自己處在某種層度的否定,還有處在不斷的一直做的生命狀況。

肉眼看不到的能量會一直脈動「還沒有」、「還沒做好」、「還不好」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會讓人過度支付、過度做,然後一直循環的「做」跟「否定」會出現在你的生命中。


第二你出生的角色、性別、身份和排行

在更早的原生家庭裡面,家人對你的性別、角色的存在有一種認知的狀態――你應該要做到怎麼樣才是被認可/認同/信任/有價值/被接受的。

例如,功課要90分,或是要幫忙做家事,才被家人認為是有價值的。於是你的認知裡,就有「我每天要洗碗+倒垃圾+掃地,我才是有價值的/我的角色才被認同」。

這樣的能量原型裡,會有一個「自己要不斷地認知必須要達到怎樣才會被接受、覺得有價值的狀態」,當你沒有達到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我的存在,我的我,沒有能量」。


三:家人焦躁且否定性的情緒反應

在更早的原生家庭裡面,家人容易不斷地、焦躁地否定,覺得什麼都不好,什麼都否定、不夠好、不行。

不斷否定的脈動,永遠覺得不足/不好/不行/不夠好的生命模式,所帶來的生命能量,會不斷讓自己處在「我不斷想要更好、更好、更好(因為很重要所以說三遍)、更進步、更多、更有」的狀態模式。

這個生命能量來自不斷地被否定,會讓你的「在」都不足,你就會吸引到這樣的脈動/感知/投射,最後是創造這樣的實相。

你越覺得不夠好,你就越想做好,卻越不夠好;這樣一直覺得不夠好的狀態,吸引「損耗、消耗」的實相,所以你會吸引事情要你一直做,一直在「做」,事情一直發生,讓你覺得沒完沒了。

「怎麼沒有一天是沒事的?」你會問。「為什麼又來了為什麼沒完沒了」你不停地問。

原因不是因為你要做好,原因是「你不在自己的存在」,所以你會投射、吸引 「還不夠好」的外在物質實相。

生命裡沒有完美的狀態,能量一直在變。

解決問題的奧秘在於――你能否意識到自己本質的存在,你能否在很不夠好的裡面發現原來你的本質存在是俱足的、你是擁有的、你是滋養的、你是愛

你意識到,你就會改變。但不是用頭腦去看,才會真正醒覺、真正和內我連結


第四家人長期的指責與批判
在更早的原生家庭裡面,家人不斷指責哪裡不夠好、不斷強化不足/批判/指責還沒有的狀態。

你就會去記憶「哪裡還沒好」,所以你要趕快去做好。你越去記憶,你就會去「強化」外在實相的發生,然後你就沒完沒了。


第五家人自我受創長期的投射
在更早的原生家庭裡面,家人會把自己「受創的部分、躁動、情感能量」投射在你身上。

例如,家人是匱乏的,會把匱乏的情緒與情感不斷投射在你身上。

家人的創傷是來自出生排行和性別不被接受,於是只要做不好就被罵;所以家人對你的連結是「做不好的地方」,只要做不好的地方,就對你特別有情緒、特別不能接受。這主要是因為家人自己裡面是不被接受的,所以家人特別敏感、特別有反應、特別有情緒。


下一段進入書本個人實相的本質》,第211頁,第二段,第二行:

你的思想就是這個樣,你可能贊同也可能不贊同他們。例如像你對一場暴風雨的想法那樣,你不去管他們,你的思想就會像一陣颱風、一朵花、一場洪水、一隻蟾蜍、一顆雨滴、或者一陣霧,那樣形形色色,雄偉、可怖、瑣碎、壯麗或輝煌。

你的思想完美的做他自己,不去管它們,他們就會自來自去


簡老師把以上的資料做總結完美的狀態來自於――你被認知你要做到怎樣才是完美的。於是『完美』帶給你生命的界線,生命的否定,或匱乏。換句話說,我們大部分都處於還沒達到、還沒完美的狀態。­

老師接著笑著說完美就沒事幹了」說完之後大笑好幾聲。

於是,當我們處在『還不完美』的狀態,我們的生命能量就處在『還不好、還不夠、還要在做甚麼的』振動。

所以,到底要怎樣

現在,我們來做『內觀』的練習。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