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cover page 2.png

https://moo.im/a/1adsDO

 

這本書六月一號繁體中文出版。

 

這本書的作者是因《巴拿馬文件》而獲得的普立茲獎的記者巴斯提昂.歐伯邁爾Bastian Obermayer和弗雷德瑞克.歐伯麥爾Frederik Obermaier,想必是個研究精神嚴謹的團隊所出的書,有其參考價值。

 

這本書的原名意思是 瑞士秘辛,Swiss Secretes,中文翻譯就改成 瑞士黑幕 了 。

 

瑞士黑幕這本書幾乎著重在講「瑞士信貸(CS)」的例子。其中不乏瑞銀集團(UBS)或列之登斯敦銀行(LGT)或瑞士寶盛銀行(Bank of Julius Baer)的吹哨人,但這本書可能趁著時勢專講瑞士信貸(CS)的例子。

 

說黑幕,其實是著重在歐洲區名人權貴、超級富豪、獨裁者、特務及天主教會的銀行帳戶。

 

早期銀行的KYC很簡單。

 

是後來銀行法一直修改,政治人物等要揭露、帳戶資產數字要符合這個財務擁有者的經歷等等;沒有符合,就是「弊案」。

 

所以書中說,「作者們認真地列舉出瑞士信貸銀行在過去幾十年中直接或間接參與的每一個金融醜聞。」

 

這些醜聞,不外乎幫政治人物、獨裁權貴或美國人持有資產而遭到罰款。其實這樣的狀況,不只瑞士信貸,UBS、Jilius Baer 都有被罰過款。

 

只是剛好瑞信在風頭上,這本書的例子幾乎都是瑞信的例子,但也有略提到其他銀行被罰款的個案。

 

瑞信真正賠錢的,不是書中講的這些罰款。

 

既然是得過獎的記者們寫的書,花個台幣299去閱讀別人整理的報告,還是很值得。

 

**

 

這本書約12萬字,我大概花三小時多看完。

 

翻譯楊婷湞,翻得很流暢。

 

**

 

這本書的角度,主要是這些記者們很興奮接到吹哨者告知一些內幕,以及成千上萬的客戶資料。記者們秉持著社會公共利益的理念,尋找「符合大眾利益」的故事,想要理解來龍去脈,去公開對社會至關重要的故事。

 

這本書的內容,對在銀行工作的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銀行法規的演進,就是因為各種歷史背景產生的各種「弊案」,一層又一層地修改到現在的樣子。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適合競爭者(非瑞士體系銀行)拿來抨擊瑞士政府和瑞士體系的銀行,特別是已經下市的瑞士信貸。

 

除了這本書,還有講德意志銀行和匯豐銀行的另外兩本書,待我看完再來分享。

 

**

 

話說,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家朝向民主化。在中產階級慢慢興盛以前,有帝國、有地主、有權貴、有階級制度;過去這些用強權/特權攢下的財富,存在金庫裡的黃金,也沒有人會說:「喔~ 你財富來源不清楚唷~」。

 

現在銀行不收來源不明白的資金。不符合KYC的資金,還要退回。

 

大英博物館就超多來源不清楚的寶物,還有搶來的。按照這個邏輯,這些典藏物品也要退回對吧?!的確,現在好像有一個委員會,去一一查清每一件典藏物的來源。但是,眾所皆知,有很多典藏是沒有完整且公平明白清楚、符合當時通膨物價等等的收購紀錄的(笑~)。

 

**

 

回到這本書,這本書講了歐洲很多獨裁者瑞士帳戶的故事,講了資訊自動交換協議(CRS),講了美國想要追稅的肥咖條款(FATCA)等等。銀行法的變化和KYC的演進,其實背後少不了強權的更迭。強大的美國搶要追海外的稅,沒落的獨裁者被吹哨,等等。美國不強大也就無法推行肥咖條款,獨裁者沒有沒落,也就沒有人去一一揭發這些財富。

 

可能因為這些故事和我每天工作相關,所以12萬字我大概三小時多就看完了。

 

推薦嗎?

 

面對很多新聞抨擊瑞士體系的銀行時,總是要有更高的角度去看銀行法規和銀行環境的變化。所以,在這個環境工作的人,我想還是推薦的。

 

不在銀行業工作的人,推薦看嗎?也是可以看一下,但是我會建議多看其他銀行的故事,弊案到處都有,多看才不會偏頗的意思。

 

**

 

現在寫心得都變成流水帳的概念,沒有什麼架構可言。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