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在2014年剛出版我就買了,只翻了前面幾頁,礙於見識狹隘,有看沒有懂,翻了幾頁就藏在書櫃,後來去了香港,現在來到新加坡工作,對東南亞幾國的歷史文化感到好奇,當時還沒想到這本書。
在我回台灣去新加坡機場的路上,一位年紀約六十幾歲的新加坡計程車司機知道我是台灣人之後,竟然開始跟我討論台灣的政治。這位司機對蔡英文的論文無法交代這件事感到非常激動(我的OS:你這麼激動做什麼……),接著開始跟我討論即將舉行罷免案的林昶佐(我的OS:林昶佐,我自己都沒跟進到……),感覺這位老先生對台灣的政治很認真追蹤啊!
【我的前三大感想】
總之,我回到台灣後,我從書櫃把這本書《李光耀觀天下》從頭開始讀起,在農曆過年這三天斷斷續續把這本書讀完了。
這本書講了中國、美國、歐洲、日本、南韓、印度、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中東等國,最後回到新加坡,然後講全球經濟和能源以及氣候變化。
這本書講台灣的部份不多,但是從李光耀講的幾句中國和台灣的關係後,我馬上感受到,這本書是「李光耀觀的天下」,不一定是真正的天下,或是其他人觀的天下。即便如此,為了瞭解新加坡這個國家,還有新加坡這個強大的領導人,我還是很認真地從頭到尾看完了。
我的前三大感想:
一、李光耀不了解台灣
二、李光耀不認同的事情,他會很直接、很強烈地否定你。書中的對談,他對不認同的觀點,第一個吐的字就是「不」。這本書裡面,他有很多「不」。所以,書中用「坦率」形容他,是因為他不跟你做作,不跟你假惺惺客氣;書中用「銳利的分析」形容他,是因為他不同意你他會直接否定你,一刀切下去說你是錯的,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跟分析的依據。
三、李光耀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從馬來西亞切割新加坡之後,他成功渡過這段很艱難的時期。看完這本書,還是很佩服、尊敬這位政治家的。
【書摘1】
書中寫序的胡為真先生,1947年出生的台灣政治人物,曾任駐德國代表及駐新加坡代表、國家安全會議祕書長,他在書中提到:「李光耀對我國歷史的了解仍然有他的侷限。(p. 14)」書中這樣寫著:「有一次他訪問台灣,我陪他在車上閒聊時,講到台灣的未來。他說:『以後你們只要發展經濟就好了,不必爭取什麼國際地位了!』我很驚訝他說出這種話,立刻回答說:『我們是中華民國,有我們的立國精神和對人民的責任。我們不但要爭取國際地位和外國的尊重,對於中國大陸今後的發展也有責任。』他聽了頗為震驚,轉過身來張大眼睛看著我,半晌未出一聲;而我一時激動,也未再多說話。這個印象,在我記憶中,極為深刻。」
李光耀這樣全球趴趴走的人,都不了解台灣,一般新加坡人(我同事)又怎麼會了解台灣呢,我忍不住笑了。
「世界正在快速的變化,不論同不同意李光耀的觀點,只要我們關切國家的治理,關切世局的變化,關切兩岸關係的發展,這位經驗豐富的華人長者的言論,絕對值得參考和深思。」胡為真先生在推薦序這樣結尾。
是啊,不論同不同意他的觀點,都值得參考。雖然這本書已經出版八年了,對我這個剛到新加坡工作的台灣人來說,還是很值得參考的一本書。
【書摘2 ― 中國】
「中國人,他們還沒有接受簽署協議是不可更改的觀念。(p. 27)」看看這幾年的香港。這句話是李光耀說的唷。
- 這裡講了他對習近平的看法。李光耀在2015年離世了,或許他會改變他當時的看法。
- 社會主義,法治,人治
- 廉價勞動力資源耗盡,經濟將會趨緩
【書摘3 ― 美國】
「要是你希望擁有如美國目前那樣的競爭力,就避免不了貧富差距的產生,以及底層階級的形成。要是你選擇的是如歐洲在二戰後那樣的福利社會,活力自然減弱。(p. 87)」這裡討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很有趣的。
「我們是美國的安全合作夥伴,因此可以買到其他國家買不到的武器做為回報。我們必須支持它。(p. 98)」這裡講新加坡認同小布希的伊拉克戰爭。李光耀精明又現實,現實的目的是為了自己新加坡這個國家的好處。
【書摘 4 ― 歐洲】
- 講歐元區的整合,單一貨幣的問題
- 講社會和僵化的勞動力市場
- 福利社會最壞的影響――削弱人們努力奮鬥的動力(李光耀本人是個非常努力奮鬥的人哪~)
「我從一開始就確保新加坡不會沿著這條福利和勞工法的路線發展。見過英國人在上世紀50年代如何實施一些政策,我肯定那將通往毀滅。(p. 115)」從這裡一窺李光耀打造的新加坡,或許從這裡去認識新加坡人的價值觀。
「如果英國留給我的新加坡是如法國或比利時那樣的狀態,我不確定我有能力將新加坡建設成今天的樣子。英國人離開時不失風度,末任總督顧德Bill Goode將總統府主樓完好無缺地移交出來,一切都井然有序。他拉著我,為我一一介紹管家之後才離開。(p. 126)」我這裡才知道,李光耀很感激英國的制度和具風度地離開。每一個國家的好,都有其歷史背景,多了解歷史背景和淵源,才能有助分析現狀。
- 講邱吉爾
- 講柴契爾夫人
- 講梅克爾
【書摘 5 ― 日本】
- 講生育率的問題,和新加坡計畫性引進移民的措施
「 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決定了人民的命運。人口萎縮意味著國家的力量正在減弱。年長者不會想要換掉他們的汽車和電視機;他們不會購買新的西裝或高爾夫球桿;他們已擁有所需要的一切,並幾乎不到高級餐廳用餐。為此,我對日本的未來感到十分悲觀(p. 140)。」這是李光耀眼中的日本,不知道日本人自己怎麼看自己。但是看他觀察人口結構的變化,也是很有收穫。
【書摘 6 ― 北韓】
「韓國人是該區域最強悍的民族之一。這是因為,當年蒙古大軍四處征戰時,就止步於此。他們在渡海侵犯日本時遇到阻礙,當中有許多人索性在這裡定居(p. 155)。」對齁,難怪有些韓國人臉很大、眼睛很細,的確也像蒙古人。這讓我想要去把十幾年前買的《成吉思汗》這本書拿來看。
- 講北韓靠的是人民對領導人狂熱的崇拜。一旦北韓向世界和自由市場開放,人民崇拜的物件垮台,國家也跟著崩潰。所以,北韓不會開放。
【書摘 7 ― 印度】
- 講種性制度的牽絆
- 講語言多
- 講基礎建設相當破舊,不利投資。中國高速公路在1988年不到100公里,增加至 2010年的74000公里,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印度高速公路總長度僅有700公里。
【書摘 8 ― 馬來西亞】
「英國人在離開時給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留下大致相同的遺產,兩國在後殖民時期的發展水準也旗鼓相當。但是,這兩個國家在1965年以後所選擇的道路卻是迥然不同。馬來西亞選擇成為一個以說馬來語為主的國家,而新加坡則選擇以英語作為工作語言,建立了多元種族的社會。隨著馬來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一個說馬來語的馬來西亞將成為更根深蒂固的概念。(p. 172)」。從這裡開始認識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發展,對我來說,非常有價值。
李光耀說,他這一代人一直都相信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一體的,直到後來1965年被迫分家,當時李光耀非常挫折,但他後來努力讓新加坡生存下來,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建立各自的社會。
「我們是在不利的情況下盡力而為。當時的形勢對新加坡不利,他們盤算著我們會吃回頭草,並接受他們所開出的條件,摒棄我們同他們以及英國人協商好的條件。(p. 183)」當年李光耀一定很苦。
「新加坡最重要的任務,是建立和維持一個強大的武裝力量,以維護國家的主權。只要我們擁有一支能阻嚇侵略者的新加坡武裝部隊,就不會有人來干涉我們(p. 180)。」新加坡的男生們是要當兵的,我們身旁有些台灣朋友入籍新加坡,他們的孩子從小在新加坡長大,將來是要當兵的,就算人在海外念書,也是要被叫回新加坡當兵的。
小時候不懂台灣政府吵購買軍備的預算,現在長大之後,才明白軍備的重要性。
- 講馬來西亞更加信奉伊斯蘭教
【書摘 9 ― 印尼】
- 比較緬甸和印尼兩國,就能確切看到蘇哈托對印尼做出的巨大貢獻:蘇哈托促進國家發展的實務,讓人民受教育,使經濟成長,建設公路和基礎設施,委託資歷良好的行政人員和態度認真的經濟學家協助治理印尼;緬甸的尼溫將軍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
- 印尼分散在五千公里範圍內的一萬七千五百個島嶼組成。
- 印尼在2002年修改憲法,讓人民直接選出總統,但是設計的政治結構,容易讓中央陷入僵局,影響決策過程。
- 印尼第二大難題是基礎建設。提供更多快速輪渡服務和內陸航班服務,將會有很大幫助。跨海大橋也很有利。
「印尼目前雖然發展良好,卻還是一個以資源為基礎的經濟體。人們的心態停留在以土地的饋贈謀生,而不是靠雙手打拼。(p. 195)。由於他們擁有種種資源(石油、天然氣、木材、棕櫚油,因此培養了一種閒散的生活態度,而習慣說:『這是我的土地。你想要底下的東西嗎?那就把錢拿來。』久而久之,他們養成了不求進取的個性,而這不容易克服。(p. 196)」
【書摘 10 ― 越南】
「他們並不明白一個滿意的投資者會吸收許多其他投資者前來的道理。他們的想法是,如果能把投資者逼到牆角,就能從他身上挖到最多的好處。(p. 207)。」。
- 講李光耀認為老一輩共產黨領袖的思維,無法跳脫社會主義的框架。他們不擅於管理國家,發現黨外的人迅速致富,他們感到心灰意冷,因此變得貪婪。
【書摘 11 ― 緬甸】
- 講尼溫將軍選擇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將英國人引入緬甸協助搞好經濟的印度商人和企業家驅逐出境,讓國家只剩下緬甸人,經濟閉關自守,整個國家僵立不動整整四十年。
【書摘 12 ― 新加坡】
「如果新加坡最終決定走向兩黨制,我們將注定平庸。(p. 216)」真的嗎?李光耀是這樣分析的:「兩黨制最大的問題是,一旦落實,最優秀的人才不會選擇從政。參選得冒很大風險。競選活動變得非常不文明,甚至卑鄙惡毒。如果你才幹超群、事業有成,何必為了參選而冒這麼大的風險?不只賭上自己的利益,還會牽連家人。你也許寧可置身事外不蹚這灘混水,繼續過好日子。」
- 李光耀不認同部長減薪
- 講新加坡人口結構,移民政策,吸引人才
【書摘 13 ― 中東】
- 講中東的部落制和封建制
- 講教育的發展,男女不平等,講沙烏地阿拉伯聘請新加坡國立大學前校長出任2009年創建的科技大學擔任首任校長
- 講以巴衝突
- 講新加坡在卡達和阿布達比的投資,因為這些小國的社會結構相對來說比較清楚
- 講新加坡投資中東和俄羅斯這些市場有戰略意義,來抵禦國際市場週期性波動帶來的衝擊
【書摘 14 ― 全球經濟】
- 講資本主義和政治領到
- 講貿易協定
- 講經濟發展與金融危機,與應變
【書摘 15 ― 能源和氣候變化】
- 講地球暖化,和地勢低的國家應該要有的應變。講新加坡請荷蘭的專家來看新加坡的第。
- 講綠化。講李光耀想買太陽能板,但當時太陽能板太貴,只能等價格降下來才可能引進。
「任何更符合經濟效益的能源,我們會優先考慮(p. 303)。」
李光耀經營企業,應該也是很厲害的。不知道李嘉誠跟李光耀有沒有私交,兩位姓李的都很厲害壓~ 下一本書要來看同樣是2014年出版的《梅克爾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