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明就仁波切在吵雜、骯髒的車站露宿,發現這些聲音、氣味和雜亂的景象,對他來說非常干擾。

 

坐在車站地板上,我認識到這些感受能有如此強烈的干擾,便意謂我曾經誤解自己。這便是痛苦向來的運作方式――我們錯誤的感知把自己變成了箭靶。(p. 128)」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感受,干擾,箭靶,痛苦,我在這些關鍵字旁畫線,花了很多天思索。

 

明就仁波切觀察在公園練習太極拳的人,驚奇地發現「防守原來是基於流動性,而不是抵抗。對於太極拳大師來說,對手的攻擊根本無處可施;對於心靈大師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自我的感受越堅實,就會暴露出更多可能中箭的部位。」這句話我咀嚼了好幾天,畫線畫線再畫線。

 

是誰被箭射中了?是誰被這些吵雜聲激怒了除了這位一派溫文儒雅、討厭廁所和體味惡臭的高階喇嘛外,還有誰

 

 

#佛陀所看到的真理

 

明就仁波切提到,某些不夠適當的描述,「會讓非佛教徒以為佛教傳統是虛無主義,甚至是病態、內心充滿苦惱的。

 

痛苦從何生起

 

佛陀看到的真理是:人生的確是苦,只要我們還卡在自己的錯誤感知當中,我們的生命本質就是種種的不滿、挫折和不安,這是眾所皆知的;然而,這些錯誤感知並非堅固不變,它們並沒有與任何事物綁在一起。因此,我們是有選擇的。逃避我們內在的魔――對改變和死亡的恐懼、怒氣和嫉妒,只會令這些魔更有力量。我們越是想要逃,就越沒有機會逃脫。我們必須面對痛苦,並走入痛苦,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從中解脫――此為第一聖諦。(p. 173)

 

痛苦的根源乃是無明。此處的痛苦,是指由於錯誤感知,而把不真實(not true)的現象看作是真實(real)的痛苦。(p. 166)

 

閱讀筆記寫到第十篇,正好回顧第一篇寫下的「解脫來自感知的改變(p.134)

 

佛陀教導我們:心是痛苦的來源,也是解脫的來源。若未能認識到我們是如何把自己設成箭靶,我們就只會錯把痛苦的來源視為外來的,而一昧地向彼此放箭射擊。

 

我整理到這裡,長舒一口氣。感到任何不舒服的狀況時,都要好好檢討自己:「是如何把自己設成箭靶?」(待續)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