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2350_1828098000610206_4126521101012434944_o.jpg

上圖照片摘自簡湘庭老師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7%B0%A1%E6%B9%98%E5%BA%AD%E7%94%9F%E5%91%BD%E8%97%8D%E5%9C%96-149355965151093

 

剛剛結束第五天的課程,我才慢慢抓到主要的脈絡。

 

第一層失衡的陰陽生命能量 >>

第二層產生什麼失衡的感官/感知 >>

第三層所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影響的生物能 >>

第四層情感運作方式 >>

第五層形成的外在物質實相

 

我聽了很多老師的課程,其中很多字眼重複出現,仔細作筆記後才發現每一組的差異。作了很多筆記之後,透過回顧過去的筆記,才發現主要的脈絡,也就是第一層到第五層的變化,內在影響外在實相的變化。

 

有修行的朋友看了我的筆記,覺得裡面很多頭腦,並且提醒我佛陀在作內觀的時候,根本也沒有講解到那麼多仔細的生物能等黏膜組織、腦髓等用詞。也的確是,毫無疑問,重點不在這些細節,重點是老師在描述的能量脈絡,如何幫助同學先從淺層的釋放,慢慢到深層的內觀。

 

法門千百種,總是要有粗淺的入門先,慢慢安定之後才能深入。希望其他閱讀我的筆記的朋友,不要被我誤會了。

 

而我最底層的體會,也不是言語可以簡單描述。一如,真正打過禪七的人,走到很深寂靜的人,要怎麼描述那種「空」呢?是空白的空嗎?不是。是法喜充滿的空嗎?是,但也不是。到底是什麼?其實什麼也沒有。那要去那裏做什麼?接下來也無法解釋,或許只能淺淺的微笑,意思是說,等你走到那哩,你會知道。

 

倘若有什麼隻言片語造成文字理解上的誤會,那麼「沉靜」或許是最好的回答。

 

 

今天的重點筆記

  1. 感官過度受外界牽制,過度聚焦在某個感受,反而更加認知,造成真實。反作用力:用「做」來改變。但認知/感知沒有改變時,一樣無法改變。

 

過度受外界牽制而真的認定自己真的不足,因為感官/感受帶來的神經傳導物質,把「沒有」養大,超過你的「我」,感覺自己駕馭不了。老師說:所以,你要養哪一邊?裡面的你還是外面的你?

 

密度增加,形成實相。內在的愛與滋養也會累積,創造更多的滋養,創造有形/無形的資產。

 

身體處在發炎的狀態(不舒服/焦躁),怎麼改善?先存在滋養的狀態,無需做什麼,自然連接滋養。

 

  1. 保證從一個地方開始,一定有用,就是鬆。,會有α波,連結內我,帶來更多愛與滋養。只要,就會帶來很多負荷。

 

  1. 你一點一滴的感覺,都從內在到外在累積物質實相。更鬆時,實相自然出現。

 

  1. 你不可能一直依賴很強的光或能量來幫助自己消除印痕。其中一個消除印痕的層面,就是液態組織的變化。當,擠壓自己的能力/量時,液態黏膜組織會開始運作(例:發炎),造成密度增加,形成外在實現的出現。而影響外在實相的關鍵,就是透過內觀,影響液態黏膜組織的變化,接著去改變外在實相。

 

印象深刻的問答

同學問:創造不出金錢怎麼辦?

老師答:每個實相/感覺都有其分子結構,濃度/密度不同。老靈魂,對外界怎麼樣也不太在意,也不會想要改變。若是年輕的靈魂,會需要找到釋放的方式,要用「能量」去感覺事件。我們從小一直被教導要用「做」去應對沒有或不足,但其實要用「能量」去應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簡湘庭 誕生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從簡旅人 的頭像
    從簡旅人

    從簡旅人 Viator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