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jpg

(上圖照片摘自網路作品)

 

今年,我給自己一個功課--隨著《四時之詩》二十四節氣的編排,觀察這一年風火水土在天地之間的變化,隨著蒙曼編排的詩,跟著詩人的眼睛去看他們觀察到的四時更迭。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個節氣,雨水。我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我很想知道這一天會不會下雨。前幾天寒流來,周末的夜裡有下過大雨,昨天晚上我很像聖誕夜等待聖誕老公公送禮物的小孩,興奮地期待隔天起床會看到什麼禮物。

 

今天早上起床,看到外面的天氣還算乾淨晴朗,忍不住想種稻的農夫播種後期待雨水的心情是什麼樣子。

 

蒙曼選了一首詩,是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這首詩是講杜甫期待春雨的到來,講春雨在靜靜的夜裡飄然而至,滋潤著天地萬物,卻又無聲無息。蒙曼說,這首詩因為杜甫儒家君子的風格,所以他看到的春雨是「潛入夜、細無聲」。因為蒙曼的解說,把人和詩連在一起,畫面都立體了。

 

蒙曼說,同樣是雨,但四季的雨不同。「冬天是凍雨,冷雨敲窗,落地成冰;秋天是秋霖,霪雨霏霏,連月不開;夏天是暴雨,一洩如注,翻江倒海。

 

蒙曼還說,同樣是雨,但各地的雨不同。「北方的春雨是『天街小雨潤如酥』(韓愈〈初春〉小雨),讓人感覺到北國的遼闊與乾燥。江南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南宋釋志南〈無題〉),有著江南特有的靈秀與輕柔。四川盆地則是『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顯得那麼富足和厚實。

 

蒙曼描述道:「一首詩,從一場春雨開始,結束在一片春花、一座春城之中,寫得細膩柔和,又氣象萬千。

 

我每天早上會從信德中心沿著長廊走到IFC,這條長廊沿著維多利亞海的海濱連接上環和中環,往來的行人多是在上下班的上班族。今天我在長廊上走路時,特別放緩腳步觀察臉頰上親過的風是什麼感受,看看雨水這天的風,有沒有什麼不一樣。

 

長廊左側是維多利亞海,我每天上班的路上,是有海景的。海景通常代表一種優越。有海景的房子房租比較貴,有海景的樓房房價比較貴;在辦公室裡,辦公桌旁有海景的人拿的薪水通常比較高;在豪華遊輪上,有窗戶的房間要價也比沒有窗戶的艙房來得可觀。所以,這條靠海長廊每天走一回,就賺到一點的感覺。

 

因為給自己這個功課,觸覺也變得敏感,每天多一點心觀察天色和氣象,每天就多了一份期待。這種心情很奇妙,雖然沒有去陌生的地方旅行,每天的日子也充滿新奇。

 

武漢疫情,不能出差,連私人假期都不能回台灣。每天的動線就是公司與住家,最多繞到超市購買補給品,什麼地方都沒去,卻也不會無聊。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從簡旅人 的頭像
    從簡旅人

    從簡旅人 Viator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