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0A00_P_05_01.jpg

 

今年的元宵是二月八號星期六,因為武漢疫情的關係,我也是一整天待在家裡,哪兒也不能去。超市的米麵都被買光了,我這天只買了一些水果和一把青菜回家料理,完全忘了今天是元宵節,應該買買湯圓來應景。

 

讀了蒙曼的書才知道,元宵節古稱上元節、燈節,始於西漢,到唐代盛極一時,但唐朝人還沒發明元宵,元宵節是到宋朝以後才有的習俗。在唐朝,元宵節最熱鬧的活動就是放花燈。

 

讀了蒙曼的書也才知道,上元、中元、下元都是道教的說法。上元正月十五,是天官賜福;中元七月十五,叫地官赦罪;下元十月十五,是水官解厄。三者之中,上元最是普天同慶。

 

元宵節要介紹的詩是蘇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這首詩是講元宵節點花燈,家家舉火、戶戶點燈,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燈火連在一起,滿城從南到北、從東到西的燈光也都連在一起,所以是天地、四面八方都合在一起。蒙曼說這個場景非常動人,我讀著讀著也覺得很感動。

 

我想到我台灣家旁邊有一座廟,過年後元宵前廟口就會擺滿各式各樣當年度的花燈創作。廟口前的馬路上空都拉起電線、掛滿一盞又一盞紅色的燈籠。到了晚上,附近的道路會封起來讓小販來擺攤,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還有各種文創藝品,非常有意思。

 

蒙曼不只講主題詩人的文句,說著說著還拉了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來呼應元宵熱鬧場景的描述,讀著讀著,心頭也跟著溫暖起來。

 

這首詩講完景色之後,就開始講人,講蘇味道描述人的字句從《詩經》來。

 

詩經有一句話「何彼穠矣,華如桃李」,蘇味道用這句話說「遊妓皆穠李」。看到這裡,我只是好奇男人怎麼看女人彩妝的顏色。女人臉上的顏色,讓男人們覺得跟桃子和李子的顏色很相近?我找了桃子跟李子的圖案來研究,李子還有分很多種,所以有不同的色調,我很好奇那個年代彩妝的顏色,長什麼樣子。

 

download.jpg2QoXJR142657_812928.jpgdownload (1).jpgdownload (2).jpg

 

 

 

 

前一篇文章《立春筆記》講到桃花的紅和柳葉的綠,這一篇《元宵筆記》討論桃李的穠華,突然發現這些男性詩人們抒情展臆的同時,對顏色的觀察也非常敏銳呢!

 

詩的最後表達人生的感慨,美好的時光也會流逝。蒙曼描述說,從今天的節日,進入明天的日常;從今天的狂歡,進入明天的平淡。蒙曼的行文也像詩,雖是白話文卻也充滿詩的節奏。

 

蒙曼告訴讀者,歷代都覺得,這首詩是描寫元宵節最好的詩篇。

 

讀完這篇,我彷彿從夜市走一圈,從熱鬧的花火節回到安靜平淡的小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從簡旅人 的頭像
    從簡旅人

    從簡旅人 Viator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