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坎兒井
中國古大三大工程是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和坎兒井。我們驅車回到吐魯番市區參觀坎兒井地下水利工程博物館。
坎兒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的記載是在《史記》中,時稱“井渠”。
坎兒井之所以在新疆出現,緣於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對地理、地圖熟悉的人知道,新疆境内大部分是荒漠和戈壁,生存條件惡劣,而中部突然崛起的天山,則給了這片土地以無盡的滋養,正是因爲有了天山,有了源源不斷的雪山融水,依靠坎兒井來穫取並儲存豐富的水源才成爲可能。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融水流下,或直接流入穀地,或進入地下。顯然,在幹旱的荒漠地區,水如果白白流掉那將是多麼大的損失,於是人們利用山的坡度,挖掘豎井,將水源引入人工開鑿的地下河道,巧妙地將這些水源收集起來,以備灌溉,這就是坎兒井。
這個坎兒井博物館是一個民間建立的博物館,聽導遊說,是因為這幾個人家旁邊有坎兒井的水利建築,所以自己圍起來發展觀光財。
坎兒井真是偉大的水利工程,把這麼遠的天山雪水接到農地來,灌溉瓜果。
看著這些古老的工程,心裏真是嘆為觀止,許多古人的智慧與應用都在裏面。
樹上乾的葡萄呢! |
新疆人家喜歡把床放在外面,特別是葡萄藤下~ |
到處都是新鮮肥美的葡萄,真是物產豐富! |
樹上乾的葡萄! 一半乾一半正在乾 |
回到吐魯番市區,看到人家園庭上掛著滿滿的葡萄,還有”樹上乾”的葡萄乾,開始有深入新疆的感覺。看到和台北街頭不一樣的景色,心裏有開始吃金幣的感覺,不斷得分!
話說李白好像是新疆人? 想像起床沒什麼事情,就躺在大床上曬太陽,餓了就腳一踮、舌頭一升,就可以舔上幾個葡萄。真是愜意!
@ 葡萄園
坎兒井之後,我們被帶到一個類似迪士尼管理的葡萄園區,在看完葡萄園之後,被園區的遊覽車送到一個維族農家裏吃西瓜、看簡單的表演,就是轉幾個圈,然後跟這個農家買乾葡萄。
一般葡萄園沒有這麼高的,是為了觀光走到所以才架這麼高 |
樹上乾的葡萄乾 |
四處都有賣絲巾 |
床放外面 |
在人家家裏做客 |
賣葡萄乾 |
早上的行程結束之後,我們一路驅車前往哈密,沿途上都是單調的風景。很久以前在這裏騎馬,應該很容易口渴吧!
沿途經過火焰山,看來是唐三藏走路走到眼花,看到鐵扇公主? 以前從西安西行取經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一步一修行,千萬步有千萬修行,取經的過程也是所求之法的一部份。
火焰山,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的中北部。古書稱之為「赤石山」,維吾爾語稱「克孜勒塔格」(意為紅山),山體由紅色砂岩構成,夏季氣候乾熱。是天山東部博格達山坡前山帶短小的褶皺低丘。東西長約100公里,南北寬約9公里,東起鄯善縣蘭幹流沙河,西止吐魯番桃兒溝[1]。平均高度500米左右。
火焰山因明代吳承恩著名神話小說《西遊記》而名聞天下。第五十九回至六十一回寫道「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的故事,使火焰山披上一層神秘的色彩。據西遊記原文寫,火焰山之所以年年噴火,是因為500年前孫悟空踢翻八卦爐,八卦爐的火焰掉到地上,才形成火焰山。(摘自維基百科)
西遊記,中國四大小說之一。中國四大小說,是指《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及《紅樓夢》四部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是中國文學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西遊記》,講述唐三藏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一般認為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