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1-07_eKkmv_1200x0.png

 

週六,下午加班,趕工作上的進度。龐大的文件,靠自己的周末時間安靜消化。

 

晚上,是金馬獎頒獎典禮。今年好多很棒的國產電影,有孤味、消失的情人節、親愛的訪客、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同學麥納絲等,都是待看的作品。盧廣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這首歌好繞耳,情緒好滿好豐富,還沒有電影畫面,光是旋律就很吸引人。

 

金馬影帝莫子儀在致詞的結尾,停頓了一秒後,冷靜又堅定說:「致自由、致平等、致天賦人權、致電影、致創作」。盡在不言中了。身為台灣人,幸運又驕傲。

 

我被金馬獎滿滿的情緒影響了,晚上,很難進入四念住的內觀世界。隔天早上,最後一堂課,我吃力地聽了兩遍,花了三小時聽課。

 

最後一天,講如何就「四聖諦」觀察諸法。連續聽了七天,才比較明白內觀修習的真義。好多佛法的詞彙,終於靠這些循序漸進修習的方式,慢慢進入佛法的世界,明白這些佛法詞彙所代表的意義。

 

每一天的修習都沒有浪費,每一點的用功,都有一點進步。

 

 

◎ 四聖諦中的每一個聖諦都有三個必須的情況 (行相),合起來總共十二個。三轉四聖諦,總共十二相。

 

●第一聖諦:苦

第一部份 – 這是苦,每個人都知道這是苦。

第二部份 – 應遍知,了解苦的全部。

第三部份 – 已遍知,超越苦的階段。

 

●第二聖諦:集(原因)

第一部份 – 痛苦的生起或原因,即貪愛。知道有貪愛存在。

第二部份 – 應斷,苦的集,應該完全根除。知道有貪愛要去除。

第三部份 – 已斷,苦的因,已被完全根除。把貪愛完全根除。

>> 佛陀的貢獻,不只是知識層面的理論,而是實修

 

●第三聖諦:滅

第一部份 – 苦的止息,不再有苦。

第二部份 – 應證,必須親見親證。

第三部份 – 體證,唯有親自體證,才算圓滿。

 

●第四聖諦:道

第一部份 – 知道這條道路

第二部份 – 知道這條道路以修行來完成

第三部份 – 已經走完這條道路

 

 

苦諦

  1. 什麼是苦聖諦?(這世間太多苦了,就不一一贅述筆記) –更深的層面,五取蘊對五蘊(色、受、想、行、識)的執取即是苦。

 

  1. 信仰上或邏輯上接受第一聖諦(苦)是沒用的,它必須被體驗。這要修習戒和定,而且以專注的心觀察五蘊和六感官根門運作的細緻實相,這就是八正道整個的過程。

 

  1. 只是了知這是「苦」,清楚地觀察這些堅硬的感受。堅硬的感受會慢慢消融,觀察細微的波動。但這些現象還在無常的範圍內,還在生滅。

 

  1. 體會「消融」,不代表解脫。「輕安」,還是在生滅的狀態。達到「輕安」的狀態,不代表一輩子都保持在這樣的狀態。

 

  1. 超越「苦」的範圍,就會超越「身心」的範圍,不再有「生滅」的境界。

 

  1. 任何因緣和合的事物,早晚都會毀壊。粗重的體驗還是會來臨,因為這種輕安仍是過渡的體驗而已,還在身心的範疇內。

 

集諦

  1. 什麼是苦生起的原因呢?三種渴愛導致苦,分別是欲愛、有愛和無有愛。渴愛從哪裡生起,又從何處建立呢?

 

  1. 整個宇宙的集、滅、和滅道都在身體的架構內。身心的架構內,只要有誘人的、令人喜悅的事物,就有渴愛的生起。

 

  1. 渴愛從哪裡生起?六塵中,諸如色、聲、香、味、觸、法,任何地方是誘人的、令人喜悅的,渴愛就在那裡生起和建立。在六根的任何六識中渴愛生起。

 

  1. 在描述心時,通常、想、受、行四蘊就足夠了。更深的內觀則將它們細加分別。在較深的層面,識是有分別的:眼識不能聽,耳識不能看,任何或所有的這些識都能停止作用,而當心識也停止作用時,涅槃即來臨

 

  1. 第二個聖諦稱為苦集。渴愛是痛苦的成因。集的意思是「生起」,因為痛苦是與渴愛同時生起的,沒有時間上的落差。

 

滅諦

  1. 渴愛的完全根除,不再生起。

 

  1. 任何渴愛在世間---身心的範圍---生起和建立的地方,就是可以根除息滅渴愛的地方。它必須在眼、耳、鼻、舌、身、和意這些根門上用功並完全地根除。

 

  1. 苦滅必須是完整的,應同時在六根它們相應的對象上著手。再者,六識先於接觸和其導致的感受而生,然後接著是評估感受的六想再來是六行 (意志行為),也可稱為習性反應。渴愛隨之而來。

 

  1. 你了知每個生起的微細感受,它與特定的根門,和根門的所緣有如何的關連。你現在能理解它的生起如何涉及到意志行為,和習性反應;你也理解它的止息如何牽扯這牽扯那的。在這樣的高階裡,每一個都可以巨細靡遺地被分離、剖析。觀察是否有因某些感受而導致的貪愛或瞋恚,同時也要了知無常,這樣夠了

 

 

道諦

第四個聖諦是導致苦滅的道路,  就是八正道。

 

  1. 正見:對於苦,苦之集,苦之滅,和導致苦滅之道完全體驗的智慧。
  2. 正思惟:是離欲、不染世樂的思惟,離瞋恚的思惟,無害心的思惟。
  3. 正語:它是不妄語或中傷。它是不背後誹謗或造謠。
  4. 正業:是在身體的層面上戒絕殺生,偷盜,或邪淫。
  5. 正命:揚棄不正當的營生方式,再者適用相同的情況:在生活中一定要體驗以正當的方式營生。
  6. 正精進:防止未生的惡行、不善之心念的生起。去除已生起的惡行和不善的心念。開展未生的善行及善的心念。
  7. 正念:時時徹知無常,感受生滅的體驗必須現前。否則所修習的就不是正念,而是馬戲團演員的一般覺知。
  8. 正定是四種禪定的修習:
    1. 初禪捨離了感官的貪欲和心中的不淨染污 (不善之心念)。對禪修所緣的專注 (),和對這所緣的繫念 ()。心中充滿了喜而身上則有樂受。心很專
    2. 二禪禪修的所緣退失 (無尋無伺),充滿喜和
    3. 三禪心理的喜消失,只有從心的專注而來的身體樂受。在第三禪中生起和滅去被觀察了,時時徹知無常就出現了
    4. 四禪或苦已捨斷。喜和憂已消失。心中只有即非愉悅亦非不愉悅的感覺。只有寧靜,不苦不樂留住,並具足平等心、覺知和完全清淨 。這是涅槃的境界。第四禪定與阿羅漢的第四涅槃境界同時到來。時時徹知無常是佛陀給當時禪定修習的貢獻,藉此方法才能超越整個的身心範疇

 

◎覺知只建立在法而非其他上,於是不再貪著任何事物。

 

 

修行念住的結果

  1. 比丘們!這是唯一的道路可以使眾生清淨、克服愁歎、滅除苦憂、實踐真理、體證涅槃,這條道路就是四念住。

 

  1. 有無佛陀出世,宇宙的法則依在。在深沈的無明中而有貪愛和瞋恚的習性反應時,痛苦必然產生。

 

願你們都享有真正的解脫之樂和安詳。   願一切眾生快樂。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從簡旅人 的頭像
    從簡旅人

    從簡旅人 Viator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