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收很多弟子,變成僧團。僧團招收的對象越來越廣泛,戲中也討論各種背景的人加入僧團的過程,從國王到平民百姓,甚至是社會地位低落的女人和最下等的賤民。
【僧團管理紀錄1 - 接受女人入僧團】
佛陀的母親波闍波提殿下在夫婿淨飯王逝世之後,帶著一群女眾光腳徒步從走了好幾天,走到王舍城的竹林精舍,
波闍波提殿下誠懇地請阿難跟佛陀轉達自己堅定的意志:「並非只有男人才能成為比丘。我堅信,解脫之道,佛陀不會對誰有所偏頗。深入寂靜的權利,屬於每個人,無論貧窮、富有,可接觸、不可接觸,都能加入僧團。我希望,女子也不會再受到偏見。這一路上,我們沿途乞食,才勉強果腹。還望您,不要見怪我們。」摩耶夫人很謙卑又虔誠地阿難說這些話。阿難,曾經是她的姪子、晚輩,但摩耶夫人明白自己是來求道的,她絲毫沒有一點尊卑之分,非常誠懇地表述自己的意願跟想法。
阿難一開始拒絕摩耶夫人的請求,委婉說明僧團是不接受女人的。
波闍波提殿下繼續誠懇地說:「我們不能從苦中解脫,就因為我們是女人嗎?我們也有涅槃的權利。請向佛陀轉達我們的信念,請他察知我們的苦痛。佛陀的內心,飽含對世間眾生的愛,一定會慈悲接納我們的。」
阿難聽了很感動,但仍舊感到很為難地去找佛陀。
佛陀:「你有何為難,阿難。」
阿難:「我有一疑問。女人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修行嗎?她們能夠入定、能成就阿羅漢果嗎?」
佛陀:「毫無疑問。女人們力量無窮。」
阿難:「那為什麼不接納她們加入僧團呢?釋迦摩尼,波闍波提殿下放棄財富地位,從迦毗羅衛千里迢迢而來。她誠心誠意接受您的教誨,她們也是人,請您慈悲,接納那些可憐的女人吧!」
佛陀聽了阿難的請求後,低頭沉思了幾秒後,請舍利佛、阿那律、目犍連、大迦葉前來討論接受比丘尼的可能。佛陀跟眾尊者討論後,一起訂下敬法(僧團管理比丘尼的規定)請阿難去宣達。阿難跟佛陀說,若佛陀能親自去迎接波闍波提殿下,波闍波提殿下一定會很高興。佛陀聽了便順從阿難的請求,親自去迎接母親波闍波提殿下。
有這一段的演出,可見一開始佛陀是不希望直接接觸母親的。當初妻子耶輸陀羅說要跟著佛陀出家,佛陀也是婉拒,說明時機未到。
阿難在女眾前宣讀八條戒法之後,和佛陀等轉身離去。波闍波提殿下轉頭跟大家解釋說:「大家不用擔心,制定法則,是為了大家在僧團能夠和平相處,並不是歧視我們。遵守法則,是讓我們有更好的修行。終有一天,我們女子也能脫離束縛,依佛陀的教誨,從輪迴中解脫。享有和男子平等的地位(在印度,女子的地位是很低的)。」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回想波闍波提殿下從第一集到第四十四集的表現。波闍波提殿下在我眼裡著實也是個大菩薩。每一件事情她都是溫柔又正面去理解。比如說,她會提醒耶輸陀羅不可以哭,要微笑過著每一天,要微笑迎接佛陀歸來等等。
【為什麼記錄這篇?】
我花了很多時間整理這篇筆記。這篇筆記佛陀說的話不多,沒有特別的開示重點。但我總覺得僧團擴大的過程中,發生許多故事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會想知道佛陀怎麼應對這些求法求道的人們,他如何去解這些人心中的渴望,還有用什麼樣的方式去管理僧團,達到「利益眾生」的最終目的。
波闍波提殿下聽了阿難宣讀的敬法之後,用她的話重新解釋這些敬法給跟著她的那些女人們――這給我很大的啟發。她永遠用最溫暖、最正面的方式去解讀別人的話,並且體諒到別人可能因為自信不足而誤解,所以多花一份心力去安撫她人的心。
佛陀有慈悲與領導力,原生家庭中,母親的角色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之後會陸續紀錄僧團管理中遇到的問題跟狀況,我覺得非常有趣,再慢慢紀錄。
(待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