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兩點離開青城前山,簡單吃了午餐之後,下午三點半抵達都江堰。




青城山跟都江堰直線相隔約十多公里,車程半小時。一般都是從下圖中左方的入口入都江堰景區,我們陰陽差錯,從下圖中的右方,也就是西街的入口大門進入景區。

摘自網路照片,都江堰 導覽地圖

翻拍自都江堰景區介紹

西街入口到魚嘴,會進入玉壘山公園,要走一小段山路後,跨過安瀾吊橋。要到寶瓶口,還要一路走過飛沙堰,整整繞景區一圈。


上午走青城前山已經走了十幾公里的路了,其實有點累;下午還要繼續走。如果不是因為走錯路,也不會從西門入;如果不是從西門入,也不會看到不同的景致。其實身體還可以負荷的,於是,這一天我們走了近二十公里的路。


旅行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在意外中看到不同的風景。一如人生,中規中矩地走,或許安全,或許效率,或許撿了最精華的部分走。但常常令人驚喜的風景,是在意外中遇見。想要走一般人不太走的路,總是要承擔一些風險;有時候,當你以為你很孤單的時候,又會發現這些非大眾路線,也是有不少人在路上,一前一後地走著。幸運的話,會遇到一兩個知音,溫暖你孤單的靈魂,然後你又有力量繼續走下去。


都江堰,我又來了。


上次來看你的時候,是2015年的十月,我去四姑娘山前,曾經短暫地路過你,匆忙之中打了招呼。這次再來看你,是數年後的春夏之交;因為季節的關係,你好像有點不一樣。這岷江的水好綠,兩岸的樹林鬱鬱蔥蔥,還有粉色的花點綴著。浩浩湯湯的流水,留了千年,淡定地繼續說著李冰父子整頓都江堰的故事。我從來也沒想過,中國一個叫做都江堰的地方,這麼遠的地方,我會來第二次。





【都江堰】

兩千多年前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水利工程,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工程位於都江堰市城西的岷江幹流上。工程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溢洪道、寶瓶口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屬工程構成,把洶湧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使川西平原成為“水旱從人”的“天府之國”。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作用。都江堰水利工程周邊景色秀麗,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伏龍觀、二王廟、李冰石刻像、安瀾索橋、玉壘山公園等。(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


03:32 PM

早上走了十幾公里,其實有點累。看著陰陽差錯的入口處,我們要走過這邊的山才能到魚嘴,只好深吸一口氣,開始都江堰的尋訪行程。


首先踏入玉壘山公園園區,滿山滿谷的綠,讓人忘了腳酸;岷江奔騰的水流,空氣中濕潤的水氣,讓人神清氣爽。







[玉壘山公園]

玉壘山公園位於都江堰市區,二王廟東側,玉壘、玉屏、金龜、文書諸峰之上,占地400餘畝,有“鬥犀”、“鼓角”、“金雞”、“含暉”、“芙蓉”、“渠雲”、“覽波”、“掏翠”等景點,還有長約1.7公里的古驛道。山上古木參天,綠蔭如蓋,登頂可俯瞰都江堰水利工程全貌。(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


意外中,我們踩進松茂古道,茶馬古道中的一段古道。我從網路上找了一張,傳為松茂古道早期的照片。茶馬古道絲路這幾個字對我來說,一直有很神奇的魔力與吸引力,我對這些古代貿易的過程,深深著迷。我一直很想循著千百年前商賈馬幫的腳步,或從西安走往西域,或從成都上西藏、入尼泊爾和印度,甚或遠遊到古羅馬,一步一步走著,看日出日落,看貨品交易,看各地人文風情,看大地山水,看氣象萬千。


(寫到這裡,我發現我又在跟宇宙下訂單了。我下訂單說,我要看氣象萬千,勢必要去接受很冷或很熱的時候,風雨很大或冰雪降臨的時候。Well…是我自己說,要看氣象萬千的囉。我提醒自己。  )


我後來明白老天讓我從西街入都江堰的用意。我站在這裡,光是懷想此地正是茶馬古道的起點,內心就澎湃萬千。當年李冰除了修建都江堰之外,也有修建這條古道。身為太守,李冰想的是千萬農民的灌溉水利方便,還有千萬馬幫商賈的交通運輸便利。




摘自網路照片,若有侵權煩請告知


[松茂古道]

松茂古道屬於歷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茶馬古道起源於古代的茶馬互士,可以說是先有互士,而後有古道。茶馬互士是我國西部歷史上,漢藏民族間一種傳統的以茶易馬或以馬換茶為內容的貿易方式。


茶馬貿易繁榮了古代西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同時也造就了茶馬古道這條傳播的路徑。


松茂古道就是有著這種歷史古韵的古道,這條山道自秦漢以來,尤其是唐代與吐蕃設「茶馬互市」時,就是北接川甘青邊區,南街川西平原的商旅通衢和軍事要道,自古以來就是溝通成都平原和川西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重要走廊,是連結藏、羌、回、漢各族人民的紐帶,在蜀地交通運輸、經濟文化史上,留下光輝的篇章。

(摘自《拜水問道都江堰與青城山》一書,作者: 鄭明武 陳慧)


歷史上,都江堰市松潘縣分別是內地和西北兩地的物資集散地,松茂古道既是我國西部的一條經濟大動脈,同時又是文化交流的主要管道,曾經在我國歷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被譽為“南方絲綢之路”。如果再往前延伸,這條古道與吐蕃溝通,一直可以抵達尼泊爾和印度,這就是著名的“麝香之路”。同時,松茂古道又與古代絲綢之路相銜接,成為以西安為中心的全國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當年長達700餘里路(亦有300多公里之說)的松茂古道,如今已經只剩下都江堰景區內短短的不到2公里的古道。(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


走上玉壘關登高處,眺望民宅與春天發綠的岷江水。




繼續往前走,看到一個非常特別的建築,又似碑文,又似牌坊。上網查不到甚麼具體的資料,確定的是,這是紀念感謝敬老先生的治水之功。


[修之敬老公祖治水德政]

三層磚石建築,正中嵌入碑刻,呈「坊中帶碑」的樣式,在全國都極為罕見。石刻提寫「修之敬老公祖治水德政」十個大字。


敬禧,字修之,內蒙古烏蘭察布盟人。時任水利同知,官署就在都江堰。




繼續往前走,看到二王廟。這廟的古建築很特別,兩旁還用李冰最原始的木石製攔砂壩裝飾。我和我的山友走到這裏有點興致闌珊,只是路過。


[二王廟]

二王廟古建築群坐落在今都江堰西門外的玉壘山麓,是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廟是為紀念都江堰的開鑿者、秦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而修建的。二王廟初建于南北朝,現存建築系清末民初所建,山門“二王廟”3個金字是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手筆。廟內有李冰和二郎的塑像,石壁上嵌有李冰以及後人關於治水的格言,被稱為治水三字經。後殿右側有畫家張大千、徐悲鴻等人的碑刻。園中植滿各種名貴花木,古木參天,林蔭蔽日,是四川的遊覽觀光勝地。(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






04:22 PM

我們直接走上安瀾索橋,前往魚嘴。這安瀾橋是一對夫妻所建,因為可以安度狂瀾,所以稱作安瀾橋;因為是何姓夫妻所建,又稱夫妻橋。


回想古人說,「造橋鋪路功德大」。每個起心動念,每個行為舉動,能造福好幾世代的人民,我忍不住讚嘆這功德無邊。


回想古人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來共枕眠」;從網路上的史料得知,何先德因為看不慣官吏們收取高額的渡船費,所以建了安瀾橋,造福人民卻也擋人財路,剛好有個酒醉人過橋走不穩而摔死,於是這些被擋財路的官吏們將何先德先生處死了。


原本修得同船渡的人,不用渡船了,於是走橋;原本是要造福人民的,卻不小心擋人財路,所造福的功德讓何先德先生逃不了死路。這是怎樣的因果關係呢?


更深的感嘆,許多共枕眠,是上輩子欠債來還的;紛紛擾擾的社會新聞,讓人看不清楚。


這美麗的安瀾橋,也是功夫熊貓的取景之一唷。見下圖,摘自網路照片,


摘自網路照片



二王廟前的安瀾橋是我國著名的五大古橋之一,橫跨在內江和外江的分水處,是一座名播中外的古索橋。清嘉慶八年(西元1803年),何先德夫婦倡議修建竹索橋,以木板面,旁設扶欄,兩岸行人可以安渡狂瀾,故更名安瀾橋;民間為紀念何氏夫婦,又稱之為夫妻橋”,何先生修的橋因無欄杆所以一人摔下水摔死,被官員處死,妻子為了為丈夫雪冤想盡辦法修了欄杆。全長約500米,在魚嘴處建立外江水閘,把橋下移100多米,將竹索改為鋼索,乘托纜索的木樁橋墩改為鋼筋混凝土樁,橋身也縮為240米。遠看如飛虹掛空,又像漁人曬網,形式十分別致。


漫步橋上,西望岷江穿山咆哮而來,東望灌渠縱橫,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作用,更是一目了然。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於修築都江堰的年代。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築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



走過安瀾索橋,抵達魚嘴。


站在這裡,想像兩千多前年李冰也曾站在這裡思索如何治水,他的治水三字經「深淘灘,低作堰」,和八字真言「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紀仍是水利工程的圭桌。


[魚嘴]

都江堰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魚嘴是在岷江江心修築的分水堤壩,形似大魚臥伏江中,它把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用於灌溉,外江用於排洪。



  
上次來都江堰時間短暫,只走到飛砂堰,沒有走到魚嘴。緬懷古人和景仰兩千多年以來還利於民的水利工程之後,沿著金剛堤往飛砂堰走去。


沿途眺望對岸的二王廟和安瀾索橋。






[飛沙堰]

飛沙堰是在分水堤壩中段修建的洩洪道,洪水期不僅洩洪水,還利用水漫過飛沙堰流入外江水流的漩渦作用,有效地減少了泥沙在寶瓶口前後的淤積。





繼續往前走,就到寶瓶口了。因為水道漸小,江水在左右疏通間,和岩岸撞擊的聲音,越來越明顯。誰往左走,誰往右走;誰去灌溉農田,誰捨身疏洪。岷江水走到這裡,沒有等待思考的時間,瞬間分流,分道揚鑣。低鳴的江水聲,是和一路相伴的水友們互道珍重的回音。




[離堆公園]

離堆公園是都江堰景點之一。離堆公園占地90餘畝,1932年建成。公園內亭榭錯落有致,古木樁頭,奇花異卉,水池噴泉,佈局精巧,別具情趣,園中有紫薇花瓶,紫薇屏風,經二三百年培育而成,獨具匠心;這株古銀杏樁頭,傳說為東漢末年張松手植,至今仍亭亭玉立,枝繁葉茂,像一支仙鶴,托這裡山水的靈氣,聽說還結出了果實。紫薇花瓶、紫薇屏風和銀杏樁,人稱“園中三寶”。


盛開的紫薇





05:00 PM

來離堆公園,必上伏龍觀,觀賞寶瓶口。



[寶瓶口]

寶瓶口是內江的進水口,形似瓶頸。除了引水,還有控制進水流量的作用。










走出離堆公園,從東門的出口來到廣場,然後走南橋回到西門。








在西門廣場逛了一下。這裡很多小吃,又便宜。我們吃了RMB7的手工麵,超級超級好吃得不得了。





後來還吃了一碗RMB3的豆腐。這才是當地小吃的豆腐價錢嘛~~ 我們中午兩點在青城山外的餐廳吃了簡單的午餐,一盆豆腐湯要RMB26,真是吃人。

  


雖然五點多,西街還是有許多店開著。我們中午兩點多才吃午餐,我的山友不餓,我倒是想吃點甚麼。這時候天色已晚,我的山友有點累了,我們沒有逛很久,就離開了。


西街廣場有一個清真寺,令人印象深刻。







還有明代城牆,這面牆的石磚很迷人,走進巷子裡要上城牆,卻發現是一家藏族風格的酒吧,只好繞出來往其他地方走。




我們在一處牆壁看到浮雕的作品,我請我的山友幫我照兩張照片。這面牆說的故事,應該就是剽悍帥勁的大叔在茶馬古道起點西市辦貨的景色。



故意去牽大叔的手,叫他帶我走,跟他的馬幫去流浪。




中國古代五大橋樑

與安瀾索橋同被命名為中國古代五大古橋的還有:


趙州橋 又名安濟橋,位於河北趙縣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建于隋大業(西元605-618)年間,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橋長50.82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


盧溝橋亦作蘆溝橋,在北京市西南約15公里豐台區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永定河舊稱盧溝河,橋亦以盧溝命名。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明正統九年1444年)重修。清康熙時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建,如今永定河上已經沒有水了。盧溝橋全長267米,寬7.6米,最寬處可達9.5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接,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


湘子橋(又稱廣濟橋,現叫躍進橋):在潮州城東門外,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民謠唱曰: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白白走一場 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於福建省泉州市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皇佑五年(公允1053年)至嘉佑四年(西元1059年),前後曆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三百六十丈, 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結構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寰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從簡旅人 的頭像
    從簡旅人

    從簡旅人 Viator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