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明就仁波切的《歸零,遇見真實》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明就仁波切離開瓦拉那西來到拘尸羅那,這裡有佛陀入滅的涅槃園區。他進入園區後,直接去禮拜臥佛像,開始祈願。

 

這段祈願文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想要抄寫到一張小紙條上,或許每天早上起床後、或是睡覺前也念一遍。

 

我祈願能和超越時間的覺知保持著連結,它是一切情緒的本質。

 

我祈願能允許不適的感受存在,特別是一路上這些難堪的感受,我祈願允許它們自解脫,任由感受如是存在,並在覺知當中擁有它們。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我不定期護持佛教道場,主要在興建道場、佛法推廣、禪修推廣等項目。之所以捐款,概念是相信這個佛教團體做了利益眾生的事情,我們從小被教育有能力要捐款(其他人也是吧?),所以我貢獻一點資金,協助慈善事業。

 

佛教道場常常講――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對於護持僧人,我過去都還是有點保留,我多少有一點「不是每個僧人對社會都有產出」的資本主義想法。

 

今年過年閉關八天之後,我對於護持他人修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八天結束之後,我深深覺得,能夠護持他人修行是一件很感動的事情。能夠有好的修行,或是自我成長進修等,都能夠增加智慧。能夠幫助別人增加智慧,脫離煩惱痛苦,也是善事一件。所以後來我看到宗教團體有閉關修行,需要護持捐款,我覺得有能力護持,真是好事。

 

**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我很喜歡書本裡一段明就仁波切小時候和他外祖父的一段對話。

 

明就仁波切說,當他在家鄉努日的時候,曾經很喜歡觀察四季的變化。他家有個石板庭院,庭院周邊有著他外祖父悉心照料的花圃。每到春季,他總是期待花開。有一年春末,暴雨來襲,氣溫驟降,隔天花園裡的花都凍死了。小明就仁波切很傷心,哭個不停。

 

他的外祖父試著跟他解釋一切都是無常的,提醒他說:「喜歡觀看季節的更迭,那樣的愉悅就來自無常,你喜歡的夏季莓果來自無常。一切都從無常生起。明年春天,我們將會擁有新生的植物,也正是因為無常。

 

佛教家庭的小孩,被灌輸的概念很不一樣。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開始思維「對境」,主要來自今年清明節期間在家禪修,聽了本在空間德藏法師在Youtube上的影片講「根境因緣生識」後,在內觀禪修時,學著去觀察「」與「」的作用。

 

感官來源的誤解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感知與解讀幾乎同時發生,這兩者是如此地靠近,導致會出現一種強烈但錯誤的印象,以為那個被解讀為好或壞、惹人喜愛或引人反感的真相是在對境本身裡,而不是在心裡(p. 63)

 

因為之前聽過「根境因緣生識」,所以這裡看到「對境」兩個字,就開始畫線:以為真相是在對境本身裡,而不是在心裡。

 

**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明就仁波切在吵雜、骯髒的車站露宿,發現這些聲音、氣味和雜亂的景象,對他來說非常干擾。

 

坐在車站地板上,我認識到這些感受能有如此強烈的干擾,便意謂我曾經誤解自己。這便是痛苦向來的運作方式――我們錯誤的感知把自己變成了箭靶。(p. 128)」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感受,干擾,箭靶,痛苦,我在這些關鍵字旁畫線,花了很多天思索。

 

明就仁波切觀察在公園練習太極拳的人,驚奇地發現「防守原來是基於流動性,而不是抵抗。對於太極拳大師來說,對手的攻擊根本無處可施;對於心靈大師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自我的感受越堅實,就會暴露出更多可能中箭的部位。」這句話我咀嚼了好幾天,畫線畫線再畫線。

 

是誰被箭射中了?是誰被這些吵雜聲激怒了除了這位一派溫文儒雅、討厭廁所和體味惡臭的高階喇嘛外,還有誰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第一次對「空性」兩個字有強烈的印記,來自達賴喇嘛去年(2020)十月為台灣信眾透過網路講授佛法。我當時還寫了筆記,他說:「你要有強而有力的思維,我花了六十幾年思維空性。」倘若連達賴喇嘛都要花六十幾年思維空性,這空性一定很難懂。我當下這樣想。

 

**

 

第九章 空性,而非空無

 

除非我們已經對心的不同面相有一些了解,否則瞥見空性不一定能帶來益處,有時候還可能會造成困惑,很多人便不知道可以如何理解它們。(p. 115)」明就仁波切如是說。看來,要了解空性之前,我要先了解「心的不同面向」。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明就仁波切九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就問他:「你是明就仁波切嗎?」

 

他才九歲,驕傲地回答道:「是的,我就是明就仁波切。」

 

接著父親繼續問:「你可以指給我看,是哪個特定的事物讓你成為明就仁波切?」小明就仁波切低著頭,從上身看到雙腳,再看看雙手,再想他的名字,再想到他與父母和兄弟關係中的自己,發現他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

 

祖古烏金仁波切把找到「真我」這件事情講得讓人感覺像是一場尋寶之旅,明就仁波切便熱切地在岩石下、樹林裡尋尋覓覓。他十一歲開始在北印度智慧林(Sherab Ling)寺院學習,也透過禪修的方式找尋真我。(p. 31)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在家閉關打禪,全程禁語,不跟任何人接觸。執行上,唯一困擾我的是新鮮蔬菜的添購。打禪第五天,我新鮮的蔬果都已經吃完了,整鍋滷味也都吃完了,我打算早上六點半就出門買菜,這時候的人很少,可以減少外界的接觸。

 

一早,我買完青菜之後,「趕著」跨過一條街去買新鮮現做的豆腐,心裡想著要「速速」回家。當我拎著青菜,在幾乎沒有車的半山腰上匆匆行走時,看到遠方的維多利亞海,海面映著太陽剛升起的柔和金光,突然覺得自己很可笑。

 

「阿妳是要趕著去哪裡?」我滿身大汗笑著問我自己。對啊,我這麼趕,是要去哪裡?

 

每次當我匆匆忙忙行動時,我就會盡量提醒自己:「妳是要去哪裡?」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打坐的時候,最常出現的狀況就是念頭太多。我目前的狀況,要進入一個比較深入安定的狀態,需要長時間打坐,可能是兩三天從早到晚整天打坐之後,才會進入預期的狀態。

 

明就仁波切在涅槃園打坐時,正好有一名亞裔男子來跟他請教禪修。這名亞裔男子和自己的念頭交戰、對抗,卻一敗塗地,深感挫敗。

 

我讀了明就仁波切對這名亞裔男子的回應,才發現自己的盲點――我打坐是為了追求身心清爽與內在安定,越是這樣想,越是覺得自己「應該」用功打坐;當我沒有做到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很不應該」。於是,我的內在跟這名亞裔男子一樣,因為對抗的狀態而常常感到挫折。

 

明就仁波切如是說,給我很大的提醒: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中陰,還在理解中,閱讀筆記如下。

 

第一次看到「中陰」兩個字,是高中時看《西藏生死書》得知。這本書在當時是金石堂的暢銷書之一,我當時高一,坐我隔壁的天才資優生同學MC Kuo正在翻看這本書,我下課後也跑去書局翻翻看,有看沒有懂。至於我厲害的天才高中同學,後來在加州創業,非常優秀。

 

明就仁波切從小學習「中陰教法」,學習「死亡時身心將出現哪些狀況」,還有「如何為臨終做準備」。除了佛法教本之外,他身旁還有父親、哥哥和師兄們的言教和身教,讓他熟悉死亡的持續過程。

 

這裡講一個故事,正好和我的生活很相應。我回到台灣家裡的房間睡覺時,總有一個困擾:半夜巷弄間呼嘯的摩托車聲非常刺耳,讓我難以入睡。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這本書後段章節講明就仁波切吃壞肚子、瀕臨死亡的經驗,講身體的變化,講五大元素。

 

關於觀察身體的變化,我是從葛印卡的內觀訓練中,學習如何去觀察身體的感受,觀察身體分子、原子等細微的變化,觀察每一剎那都在生起滅去的振動。

 

閱讀這些風、火、水、土等元素,有助於身體感受的觀察。

 

從小聽聞佛法常常看到這四個字「四大皆空」,卻不知所以然。直到我今年初在Youtube上看到南懷瑾先生在廈門南普陀寺僧伽打七的開示片段,主題講「輪迴的關鍵時刻 如何解脫生老病死」,把死亡的過程,用四大(風火水土)分散一一講述,我才有初步的理解。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明就仁波切生長在佛學世家,從小聽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講佛法,在他六、七歲以前,他的父親就跟他說過:「地獄道是一種心的狀態,不是一個地點。」

 

「地獄真正的目的,是要讓我們認識到嗔怒會帶來自我加強的懲罰。」「當我們出於憤怒而行事,就是在懲罰別人和我們自己。我們的平靜蒸發了,我們的內心封閉起來,給予和接受愛的能力當場凍結住了。在此痛苦之輪中,我們神經質的轉動(neurotic spinning)裡便含藏著解脫的種子,而生在人道就提供了覺醒絕佳的機會。(p. 92)

 

明就仁波切在六、七歲時拜訪大哥確吉尼瑪仁波切(Chokyi Nyima Rinpoche)在加德滿都的寺廟,有一位老喇嘛被指派帶他參觀寺院時講解六道輪迴圖。小明就仁波切聽老喇嘛一直講

可怕的地獄道和餓鬼道、講人生的痛苦時,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學習的是禪修脫離輪迴,清楚地知道老喇嘛沒有說怎麼做可以脫離輪迴,於是焦躁不安,拔腿就跑。

 

明就仁波切從小有父親灌輸他正確的觀念,然而,我從小對「地獄」與「輪迴」的認知,都還只是停留在類似「做錯/壞事(死後)打入監獄」等審判的面向;長大以後,才慢慢理解地獄指心理狀態,不用等死亡之後才會進入地獄。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我在搬家或定期整理生活物品的時候,總是經歷痛苦的斷捨離。在遷徙的過程中,很多物品是帶不走的,或是沒有達到我預期的「妥善(環保)處理」,最後只能丟棄。

 

在隔離的兩個禮拜中,我常常反省,我連搬家時對物品的斷捨離都如此拖泥帶水,如何面對死亡?這是否意味著我平日生活的物品太多了,人要死的時候很多都帶不走,我是否平日生活就該盡量簡化?

 

隔離兩周後回到家,正好開始閱讀《歸零,遇見真實》這本書。其中,明就仁波切的父親祖古烏金仁波切講「放下(letting go)」的故事(p. 146)。

 

#放下(letting go)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歸零,遇見真實一位行腳僧,1648個「向內朝聖」的日子

 

乍看這本書,以為是關於遊歷中所見所聞的小故事;開始翻閱之後,才發現這本書很深度地討論佛法,討論「中陰教法」,「空性」,和「死亡」等。

 

這本書是明就仁波切(1976年-)在2011年35歲時祕密出走的雲遊閉關紀錄。明就仁波切從小就想經歷四處行腳的閉關禪修,這本書有三百多頁,前面三分之二都在講這場出行前十天的歷程,每一頁都非常細膩地描述自心的觀察,還有大量地討論內觀、中陰等佛法,是一場「向內朝聖」的旅行。

 

去年在台灣的時候,讀了一半,感覺囫圇吞棗;這三天回到家後從第一頁開始讀起,閱讀關於中陰和內觀等覺知的部份還是覺得很硬。正好今年過年在香港居所從早到晚紮實打了八天的內觀禪修、清明節打了五天的內觀禪修,這半年來重新複習葛印卡的內觀十日課程和四念住課程後,終於有一點資糧,可以慢慢消化這本書的內容。

 

文章標籤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