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1084708_1166018036932498_2336301697506213888_n.jpg

 

我不定期護持佛教道場,主要在興建道場、佛法推廣、禪修推廣等項目。之所以捐款,概念是相信這個佛教團體做了利益眾生的事情,我們從小被教育有能力要捐款(其他人也是吧?),所以我貢獻一點資金,協助慈善事業。

 

佛教道場常常講――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對於護持僧人,我過去都還是有點保留,我多少有一點「不是每個僧人對社會都有產出」的資本主義想法。

 

今年過年閉關八天之後,我對於護持他人修行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八天結束之後,我深深覺得,能夠護持他人修行是一件很感動的事情。能夠有好的修行,或是自我成長進修等,都能夠增加智慧。能夠幫助別人增加智慧,脫離煩惱痛苦,也是善事一件。所以後來我看到宗教團體有閉關修行,需要護持捐款,我覺得有能力護持,真是好事。

 

**

 

很多時候,贈予可以是純粹的佈施,『同時』也帶有很大的自我,強化了『我慢』。(p. 259)」明就仁波切在這本書的後半段,因為身體不適,以為自己要死了,所以討論臨終中陰。「在臨終中陰時,為了讓自己從執著解脫,我們要把放下、隨順、贈予和供養這幾個部分結合起來。(p. 258)

 

供養/佈施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去我執』。我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供養對象也可以是宇宙、星辰、山川、河流等,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觀念。

 

在傳統的修持中,無邊的布施就相當於觀想無邊的實相。如果我們選擇供養天神或本尊、地球或宇宙,那我們不僅要放下對境,也要放下執取的心。我們將山川河流供養出去――藉由這種非屬個人和不可思議之現象界的供養,讓我們重新設定自己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

 

當我們供養自然界的奇景,如青山綠水,世俗諦的外形就改變了。以無盡的尺度來做修持,能鬆開我們狹小視野緊抓著珍愛小我的那個攀執。無法被抓在手中、無法被占為己有、幾乎是難以想像的宇宙,對於瓦解限制性模式有所幫助。(p. 259)

 

上面這一段我得來回讀好幾次,慢慢消化。下面這一段,也是新觀念。

 

如果我們知道自己愛生氣或很吝嗇,我們也可以把這些供養出去。(p. 261)」啥?!這也可以供養?

 

任何引發我們憤怒或傲慢的,也都將它供養出去。嗔怒和貪愛兩者之中,都藏著執著的最深結縛。放下我們認為與我和我所相關的任何一點,都是一個對自我小小的致命打擊;而每當自我的掌控減少一分,我們就向自己的智慧更靠近一分。(p. 261)

 

不知道為什麼,上面這些文字彷彿開啟我人生另一扇窗。接下來我要練習:

 

#把自己珍愛的東西供養出去――感覺要割捨,所以可以去我執。

 

#把不屬於自己的山川河流供養出去――本來就不是我的,感覺很容易供養,太奇妙了。「我們將山川河流供養出去――藉由這種非屬個人和不可思議之現象界的供養,讓我們重新設定自己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畫線畫線再畫線。(待續)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