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來西藏發生很多事情。除了都市建設快速發展進步之外,也發生了2008年藏人大遊行、2009年設立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來紀念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還有2011年僧侶自焚事件,以及歐美人士在珠峰大本營焚燒五星旗等事件。
貝瑪愛西藏的大山、藍天、白雲和江水,也深深著迷於這塊土地上闡述的生命輪迴觀。不是迷信或對宗教的崇仰,而是因為貝瑪從一些藏傳佛教的上師著作中,逐漸解開一些迷惑,所以更想了解這塊土地。
來複習一下關於西藏的地理和歷史吧~~~~~
拉薩區地形圖 |
拉薩,青藏高原的中心,屬四面環山的小盆地地形,海拔3650公尺,周圍山地達5000公尺。拉薩河,雅魯藏布江的一條支流,藏語「藍色歡樂之波」之意,貫穿這個城市。地勢平坦的拉薩,天氣溫和,日均溫攝氏8度,冬夏舒適;每年有3,000小時、125天的陽光,因此被稱為「日光之城」。
約七世紀中期,松贊干布成為雅魯藏布江流域興起的吐蕃王國領導人。當時的拉薩被稱為邏些城。松贊干布就是那個迎娶大唐文成公主的吐魯番王。
1041年,阿里王迎請印度超岩寺的尊者阿底峽入藏弘法,其弟子仲敦巴建「熱振寺」,由此而傳出了藏傳佛教的「噶當派」。此外,藏傳佛教的其他教派,諸如白教(噶舉派)、花教(薩迦派)、紅教(寧瑪派)等,也在這段時期陸陸續續地形成。
松贊干布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等豪華寺廟,同時創造了藏文。
約此時,從印度傳入的密教和從中原傳入的大乘佛教,與西藏原有的「苯教」結合,而形成了藏傳佛教,宣傳宇宙大劫、一切無常、因果報應、生死輪迴、修行解脫等教義。藏傳佛教特別崇奉密宗,以無上瑜伽密為最高修行次第,稱為藏密。宗教史學者將這段期間稱為藏傳佛教的「前弘期」。
15世紀,拉薩建立了以宗喀巴為主的三大格魯派寺院。在西藏受戒的佛教徒建造了三座比丘寺院,分別是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
![]() |
北宋疆域 (1038-1125) |
1041年,阿里王迎請印度超岩寺的尊者阿底峽入藏弘法,其弟子仲敦巴建「熱振寺」,由此而傳出了藏傳佛教的「噶當派」。此外,藏傳佛教的其他教派,諸如白教(噶舉派)、花教(薩迦派)、紅教(寧瑪派)等,也在這段時期陸陸續續地形成。
第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1617-1682,清朝時)征統全西藏後,把行政中心移到拉薩。拉薩於是成了西藏的宗教和政治中心。
20世紀初,一些西方的探險者成功旅行到拉薩時,傳當時人口約25,000人,約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僧侶。隨著西藏上層人士發動維護農奴制暴動,中央入藏鎮壓平息暴亂,實行民主改革,很多藏人陸續離開拉薩。1959年,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也從布達拉宮出走,遷居印度。
貝瑪翻閱了一些關於藏民出走西藏,經過尼泊爾、走入印度達蘭薩拉求見達賴喇嘛的故事。這些藏民要花上上萬元人民幣找人帶路,白天休息避開檢查哨,晚上靠著月光行走,到了印度的達蘭薩拉等上一段時間,待身分證辦理下來之後才能繼續念書或工作。
這些藏民看見達賴喇嘛時都淚流不已,紛紛和達賴喇嘛訴苦。有一段文字讓貝瑪印象深刻。某一個藏民看見達賴喇嘛之後,哭訴著說中國共產黨逼迫他們學習漢文,達賴喇嘛則是給予安慰後回答: 「學習別人的語言是好的,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語言。」
達賴喇嘛還跟這些流亡藏民說,自焚和喊口號是沒用的,最重要的就是學習,要用文化把自己的民族強大起來。
是阿,僅是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沒有用,有時候能量就在這個過程中消耗了。最重要的還是自立自強起來。學習他人的長處,但是不忘本,記得自己是誰。
貝瑪讀到這些藏人跋涉千里之後在異國落腳,等待新的身分之後才能進入所謂的社會體系裏就讀或就業,特有感觸。或許因為貝瑪曾在他國旅居,對於這樣的過程和文化衝擊之下的民族認同感上,感觸頗深。
每個民族、國家、文化都有各自的喜怒哀愁。每個靈魂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課題要面對。
貝瑪要去學習,多一點寬容與慈悲,日子會好過很多。
先在日光之城享受一下溫暖的陽光吧!
![]() |
眺望拉薩盆地/尼瑪攝 (左後方山腳下紅色的地方就是布達拉宮~)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