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從來沒有想過要去山西。


誤打誤撞去了山西之後,才發現山西真是塊寶地,許多遺產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中。在觀光尚未普及開發的情況下,這一趟八天的行程相當愜意,飽覽名勝古蹟、閱讀豐富的歷史故事之餘,也達到生命階段轉換休息的目的,是一趟充飽電的旅行,從山西帶回來的歷史餘韻還在慢慢發酵。


山西的地理

山西,簡稱,又稱三晋,位處華北,東靠太行山,西邊和陜西以黃河相隔。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稱山西,省會太原,古時候又稱并州。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省位於中國華北地區,北鄰內蒙古自治區、東接河北省、南為河南省、西邊則為陝西省,面積為156,000平方公里,境內大部分地區覆蓋黃土,屬於黃土高原的一部份黃土層從30100米高度不等,土壤肥沃的特性為華夏先民提供了優越的自然環境能夠親臨黃土高原,國中、高中時期念了很多的黃土高原,真的令人興奮!

山西省境內的大城市,諸如大同、繁峙、代縣、忻州、太原、臨汾、運城、長治等多屬盆地地形,因此成為山西省的糧倉,更是歷代以來朝代必爭之地、外族必攻之處。到了山西看了許多天然地形造成的天然屏障,遙想古時候戰爭利用大自然的地理形勢規劃兵家戰略,真的很震撼。

山西的歷史

山西省傳說中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從晉南的黃河有禹治水的舊址,到春秋戰國時代講的晉、魏、霍等國的屬地,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晉」,即趙國都城在晉陽(太原西南方)、韓國都城在平陽(臨汾)、魏國都城在安邑(夏縣北方)

接著,漢朝由於連年戰亂山西省的經濟停滯,北魏時期開始統一北方,但又分裂為東魏西魏,至唐朝將探太原定為北都,開始了經濟發展的巔峰期,而且宗教寺廟林立。

後經五代十國的戰亂,北宋初期山西終於恢復了繁榮的氣象,煤礦的發現讓經濟與商業再度出現契機,雖然南宋戰火連綿,但由於太行山的屏障讓山西地區受到較少的摧殘,經濟文化發展依舊相當興盛


明代時期山西省為駐軍之地,主要為了防範元朝殘餘勢力的反撲。

到了清朝山西的商業貿易與金融交易十分興盛,出現了具有重要商業代表的山西票號,讓山西的經濟發展持續至今日,成為中國發展穩定成長的省份。

走一趟山西,也重新複習了中國華夏的歷史。即使剛入春天的山西,處處黃土飛揚,一片黃灰,底蘊深厚的歷史卻讓人很豐富。


山西的氣候

山西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溫差很大;夏季降水集中,春秋時間短。

在山西,最冷的是在五台山的早晨,負十二度,白天約十到十四度,一天的溫差可以到二十幾度,每天都包得緊緊的,同時也測試自己將來前往氣候更加嚴酷的衣物裝備和身體狀況。非常過癮的一趟行程。

文章標籤
山西 旅行 遊記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從簡旅人 的頭像
從簡旅人

從簡旅人 Viator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