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沒有辦法冀求每個人都跟妳一樣,在意外遇到天寒與大霧的時候,堅持練習在濃霧中和低溫相處,尋找出路。」



春分時節,午未年的國曆三月七日,登山社今年的第一個活動,是上七星山進行一整天的山訓,內容規劃上山前的(1)登山基礎概念解說課,(2)健行練習,(3)中午的山難求生概念課,還有(4)下山後的登山注意事項檢討與回顧,順便為我們21號的加羅湖兩日行和清明節的雪山行做行前訓練。


對從沒上過高山的幼幼班,在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有許多的未知。


對山林環境的未知 在高山上氣候變化萬千,要怎麼準備衣物是學問

對守護山林的未知 在高山上生活和平地不同,怎麼用水、怎麼飲食,怎麼處理垃圾與排泄物是學問

對異地自己的未知 在高山上活動,人體的心血管運作、肌耐力與意志力,都是新的挑戰


對於許多未知,我們抱著謙虛、謹慎,與感恩大自然的心,準備上山。避免無知的遺憾。

對於許多無知,或是山林深受傷害,或是造訪者死亡,都是遺憾的結果,

***** 上路


這一次的安排,邀請了三位資深的高山嚮導隨行。想上高山的同事,社長盡量安排完整的行前訓練,加上自己的平日練習,為上高山做準備;想上郊山的同事,也可以輕裝踏青,走走路、出出汗,順便聽聽上高山是怎麼回事兒。


早上六點四十五分,台北車站北一門,看到從台中特別上來的兩個夥伴M C (給兩位拍拍手!!),以及其他夥伴已經在集合地點等候了。這天天氣不錯,我們搭260公車,沿途交通順暢,不到八點就抵達公車總站。然後一行十幾人慢慢走到遊客中心,和大家集合。


[登山基礎概念解說課]


八點半,我們請登山界前輩中的前輩 施大哥,為大家介紹登山裝備。大夥兒一起聚集在遊客中心前的廣場,聽老師幽默地講解如何使用登山杖,以及天候變化時,衣物的準備,以及認識機能步料,並且立馬現場做實驗給大家看。





很多夥伴們沒有高山經驗,在城市中也鮮少淋到雨;或是淋到雨之後,多半沒多久就有避風港、避雨簷,躲避風頭,閃開雨淋。在高山上,行走間,大雨傾盆而下時,你會感覺身體赤裸裸地迎接風雨,特別是走在稜線上的時候,一顆又一顆豆大的水珠,乘著山頭上的風,毫不留情地打在臉上、身上,浸入衣袖縫隙,躦進身體裏層的衣褲。有時候風還會把背包套吹得亂飛,讓人重心不穩,加上稜線上通常難走,每一步都要很專注,常常過了稜線才發現身體早濕透,也分不清楚是汗水還是雨水,總之就是濕透了。


在城市淋到雨,大部份都有機會很快換上乾衣服。但是在高山上,還沒抵達山屋,在風雨中根本沒機會換衣服,要挺著全身濕透的衣服繼續走,直到抵達山屋。到了山屋,倘若背包有做好防水措施,要立馬換上乾的衣服,然後想辦法弄乾濕掉的衣服。隔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若是濕掉的衣服還沒乾,就要保留唯一的一件乾衣服,換上濕的衣服,繼續前進,透過身上的熱氣去弄乾衣服。


總之,就是你沒有強健的體魄,最好要有機能強一點的衣服,總是好一點。冒險的同時,也要注意風險管理就是了。

   

下圖藍色衣裝的是嚮導賴桑,說明布料正反兩面受水後,體温觸感。主要是說明,在高山上若是下雨,衣服不幸被淋濕,在不同布料的設計下,可以避免失温的介紹。同時讓幼幼班的夥伴們,可以認識登山機能衣服的不同,在添購登山用品這條不歸路上,對於產品的功能和價錢,有基本的認識。




上路前,我們頒發早鳥獎給最先報名的三位社員,分別是  DTWCT,以及 ML。登山社贈送多功能又色彩豐富的高級頭巾給三位夥伴,感謝三位夥伴的支持。


 接著是一定要的大合照。這一次出遊,含一旁害羞的親屬以及,咳~~,遲到的同事,總共有47人,比上次阿郎壹的37人,我們又增加了新血。身為社長推動認識山林愛台灣的理念辦活動下,看到這樣的成長,心裏真的很開心。



[健行練習]


九點多,整裝出發。原本還霧濛濛的天空,在我們出發之後,天氣開始轉晴。因為人多,走步道的時候,長長的人龍一條。還好我們有三名高山嚮導隨行,隨時替大家解說。


下圖途中墨綠衣服、藍帽子的人,就是第三個嚮導 號稱二哥的林先生。二哥背了一個大背包,裏面裝了很多寶貝,期待等一下中午大家用餐的時候,二哥把寶貝們都掏出來跟大家分享。這時候,走累了,二哥正在分享登山注意事項。瞧大家聽得入神




高山上的環境有很多變化,沒有自己親身體會不曉得其中的萬千奧妙。旁人提醒再多,也是要自己體會。


 小休息的時候,除了喧嘩地和夥伴們交換好吃的行動糧外,也很適合在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地埋頭走路後,有一片空白,可以調整氣息,欣賞風景,和自己獨處。






七星山主峰到了。


很多時候,登頂只是一個過程。就這麼一瞬間,然後下山。




當然過程中,和一起上山的好友們吃吃喝喝,享受一起走過的這段路,變成回憶,就成了永恒。



[中午的山難求生概念課]


抵達小油坑休息站的時候,約十二點多。從七星山一路往下走,濕氣越來越重,石頭路越來越滑,人龍越拉越長。下雨路滑。石頭路在下雨天比泥土路還難走倒是真的。


不習慣在陰雨天行走的夥伴們,在三十分鐘左右陸續抵達後,有不少夥伴跟我說要提早下山。即使我規劃的結束時間是下午三四點,還是有很多人告訴我,臨時有事要走了。


中午的山難求生概念課是今天的精華,現場有三位資深嚮導給大家分享多年經驗非常難得,無奈天氣不好,許多人逐漸離去。反倒是在一旁經過的登山客,聽到老師們的解說,知道這些經驗難得,竟駐足許久,聽得比大多數的夥伴們還入神。


不是說要跟我上山嗎?山神不一定都是用陽光普照、一路晴朗的姿態迎接山友  ^O^ !


這一堂求生概念課,我準備了一張講義,上面描述著


下雪天,你在登山時,不小心跌倒滑路山谷,背包內的裝備散落一地。天色漸暗,你的體力也逐漸耗盡。散落一地的裝備多達二三十個,若只能選三樣裝備,先陪你度過這一個晚上,你會怎麼選擇?


接著,講義下方列出許多裝備,讓夥伴們看看,如果是你,在落難的時候,如何選擇與應對。


我很愛這個問題背後的意義。


首先,要看各位夥伴們對裝備的了解有多少。裝備的取捨,是永不止息的大學問。

天候不佳,裝備如何拼湊?在重量與花費之間,如何抉擇?




您是不是也愛上某種時候的自己。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從簡旅人 的頭像
從簡旅人

從簡旅人 Viator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