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龍宮,接著去正宗版的天龍屯堡古鎮。早上講山寨版的屯堡古鎮時,聊到屯堡古鎮的歷史,在進入正宗的5A天龍屯堡古鎮之前,要先講「沈萬三」的故事。
沈萬三(1330年-1379年)是浙江人,明初富商。沈萬三在元朝末年隨父親躬耕起家,後來透過理財獲得鉅資,透過西杭大運河容易出海的有利條件,變成貿易商,有錢之後就買田,迅速成為江南第一富豪。
明洪武初年,朱元璋重修長城,命沈萬三出資三分之二(皇帝也需要財團哪!);而後修建首都,沈萬三又資助修築了都城南京的三分之一,還提早完工,毫無困苦的樣子(嘖!主子看奴才做事,游刃有餘的姿態,大部份都不會太爽),並且還主動出資犒軍,一人一兩銀,花費數百萬兩後,仍有餘財。
朱元璋看到沈萬三這麼有錢,感受到強大的威脅性。又看到他犒勞軍隊,多疑的朱元璋擔心沈萬三買通軍人,怕有作亂的可能,原本想處死沈萬三,後來他老婆馬皇后求情,就把沈萬三弄到貴州參與屯兵。
在貴州的屯兵區,除了朱元璋令征南大軍就地留下之外,也把這些大軍的家人從江南等地移到這裡。另外,朱元璋還把江南一些貿易商人等遷戶口遷到現在的貴州,促進商業活動與打壓當地富人勢力,還有把一些罪犯等放逐到貴州屯田。明朝政府的西南屯田使貴州健全了封建行政制度,奠基了建省的基礎,貴州於永樂十一年(1413)建省,從此「獨立」,不再隸屬于雲南、四川等省管轄。
屯田的地點屬軍事考量,因此明代屯田多在交通要道兩側。安順位於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勢較為平坦,是屯田主要重地;此外,安順是滇黔古驛道必經之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進可攻,退可守。現今安順市周邊的屯堡仍能找到很多烽火臺遺址。
這天龍屯堡景區不大(看完之後才知道不大),門票要價RMB 80塊,還要買交通車RMB20塊?!原來這個景區還包括一個天台山,我們到現場才知道有這個景區,但也搞不清楚狀況,在人家地盤裡面通常都只好掏腰包買門票。後來才發現,這天台山雖有一段距離,但兩地之間沒有交通管制,可以自己開車過去,就不需要另外買交通車套票。
這是景區的大門。
走進去沒多久就看到「四公碑」。這四公碑指的是張、陳、沈、鄭四大姓氏的入黔始祖。
在雲貴高原這裡蓋房子,主要的建材是石頭、木頭和泥土。下圖可以看到石頭堆疊出來的古房子,窗戶特小,主要是防禦用。後方的木頭建材是現在建築,還好沒有蓋著太突兀。
下方是沈萬三的故居,門下方兩旁的牆土是老歷史,但左邊上方的磚石是後來的人蓋的。通常名人住所前面都會有人撐著大紅色、大藍色或大綠色的遮陽閃賣東西,每次要拍照都莫可奈何讓這些雨傘入鏡。見怪不怪,趕快按下快門拍照紀錄就是了。
下圖的木頭建築是六百年的老房子。網路上說沈萬三被遷到貴州居住時,仍舊相當有錢,家族勢力仍舊龐大。這麼小的宅院,且這些木頭都很簡樸,絲毫沒有裝飾,一點都不像是富豪沈萬三的故居。還是沈萬三要低調,故意住這麼簡樸?
下方是六百年的老涼亭,可以看到梁柱下的石頭基座等都是老歷史了。這裡的女人被稱為「娘娘」,姑娘稱「小娘娘」,婆婆稱「老娘娘」。這裡有一名穿著傳統服飾的老娘娘在賣茶。她穿著長衣大袖,領口袖口前襟裝飾有花紋,穿著黑裙,腰間裹著絲帶,頭上包著頭巾。這樣的傳統服裝來自朱元璋的老家鳳陽,因此被叫做「鳳陽漢裝」。(老娘娘雙手前面的袖套是現代袖套。)
下圖是沒有袖套的老娘娘側影。她們的鞋子很特別,鞋尖處還藏刀。主要是屯堡區屬軍事要地,女孩們防身很重要,屯堡女人的「鳳陽漢裝」已經穿了六百多年了,現今的老人還保留著這樣的穿著習慣。《安順府志》記載:「婦女以銀索綰髻分三綹,長簪鳳陽妝也」。大明遺風,雖然保存至今已600多年,但現在交通方便、媒體發達,這大明遺風可能要斷送在現代了,以後在屯堡區要看到這些「活歷史」,只怕是觀光需求的角色扮演了。
繼續往前走,可以看到六百年的木造建築老房子。從木頭的質地,到石頭做的地基,都可以感受到歷史的滄桑與現代文明進步下的心酸與滄桑。
屯堡民居。像這樣保護建築,其實都還有人住。雖說我們付了門票,但是很多老建築都還有人住,也不便進去觀賞,只能在門外探探頭就離開。
四世同堂。這個宅院挺大的、挺壯觀的,裡面也有人住。兩層樓的木製建築,可以感受到當年的氣派。和「沈萬三故居」相較之下,這裡才有大戶人家的感覺。這戶人家正在打掃、曬衣服,看我們來了也沒有敵意,加上房子氣派,我們多走進去幾步看看,但也不敢進到屋內,更別說上到二樓看看。
我們曾經在一個主鎮裡參觀,沿著古鎮街上的指標走入一個進士還舉人的舊址。這個舊址是這個古鎮的三大景區之一,我們沿著指標走到舊址區的宅院,腳才剛踩進去就被潑婦罵街一樣轟出來了。這些古鎮想要觀光收入,又還有人住,又不讓人參觀。我們也很莫名其妙呢!
繼續往前走,可以看到屯堡區的護河。今天天氣很好,還有小孩脫光衣服在玩水。
下圖可以很清楚看到石頭建材和木頭建材的交相搭配。
接下來都是石頭建材區。
三點半,走到「演武堂」,正好當地的戲曲表演正要開演。我們要看的節目叫做「地戲」,是直接在地上表演的戲劇,當地人跳地戲主要是為了驅邪禳災。
地戲的劇碼只有武戲,如《三國》、《隋唐演義》、《封神榜》、《楊家將》之類。畢竟屯堡主鎮屬軍區,這裡都是軍人的後代,所以戲舉也是以俠義為上的武戲為主。
戲曲中的人物有不少青面獠牙的腳色,目的是加強驅邪逐崇的氣氛。地戲的面具相當有特色,傳統藝術表現手法誇張突出,刻工精細。面具上的眼睛是凸出來的,很多少數民族或山區民族的人像雕刻,比方說我腦海中浮現的三星堆人像雕刻,眼睛也是凸出來的,非常有趣。
我錄了一段影片如下。地戲表演都是老人們演出,老人們可能年紀大了,抬腿都不夠有力,有一點點掉漆,整體還算精彩。
屯堡古鎮的網路照片挺美的,但現場很多景致都不夠純粹,僅有幾個轉彎處的石頭建築讓人有感覺。
屯堡的老人們也不多了,「活歷史」的感受,想像居多。看完之後,我們前往下一個沒有期待卻相當驚艷的景區,天台山。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