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來要去的啟母廟遺址跟嵩岳寺都是【天地之中】古建築群的冷門景點。

啟母廟遺址
啟母闕在太室山腳下。

啟母闕為啟母廟前的神道闕,與太室闕、少室闕並稱中嶽“東漢三闕”。 闕的北邊190米處有一開裂的巨石,即是啟母石,根據文獻《淮南子》記載,上古時期大禹奉命治理氾濫的河水,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妻塗山氏化為巨石,巨石從北面破裂而生啟。西漢武帝遊覽嵩山時,為此石建立了啟母廟。東漢延光二年(123年),潁川太守朱寵于啟母廟前建神道闕,即是啟母闕。開母湖。

因為此闕上的文史記載遺跡珍貴,現在蓋了仿古建築把這兩座闕包得密不通風,也不給人觀賞。



這個地方也少有旅客,我們往裡面走,一度找不到相傳的啟母石。轉身要離開的時候,又見遠方山腳下有大石頭,我們又往回走,穿過樹林下的鄉村小徑,找到這顆突兀的大石頭,就是相傳的啟母石。

旁邊的樹長得高大,正好蓋過這顆大石頭,予以涼蔭。風從四處吹來,枝葉搖擺,沙沙作響。這裡遊客稀少,此時只有我跟我的驢友在樹林中默默仰頭端詳這顆巨石,討論夏禹和他老婆的故事。

當年他老婆被禹嚇到變石頭的時候,懷有身孕。禹見到老婆變石頭,哭喊的是:「還我兒來!」於是石頭蹦出一個男娃兒,取名為啟。

「禹沒有傷心老婆變石頭,只在意自己的孩子。」這是我看完啟母石的心得。





下一個去嵩嶽寺。昨天買的嵩山套票是有包含嵩嶽寺,只是我們走到大法王寺的時候,太陽就快下山了沒有去嵩嶽寺看一下。



嵩岳寺

我們到門口要驗票的時候,守門管理員說套票隔日無效,需要另外買票。

我跑到有點遠的售票亭前排隊買票時,發現昨天的票有掃描號碼,但外表完整、沒有任何損毀,於是便跑回去找守門管理員。守門管理員看看說這個票可以,把票接下來,剪了個洞,就讓我們進去了。我們很開心,免了人民幣一百塊大洋的冤枉錢。



嵩嶽寺塔是一座密簷式佛塔,建成於北魏正光(520年~525年)年間,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的密簷塔,同時該塔也被認定為中國其他密簷式塔的原型。這個塔平面呈十二角形,在中國境內的密簷式塔中僅此一例。塔身內有塔室,塔室下有地宮。塔簷共有15層,塔刹內有2座天宮。20世紀80年代末的維護工作中,工作人員從天宮和地宮當中發掘出大量文物。

嵩岳寺塔為磚築密檐式塔,其近於圓形的平面,分為上下兩段的塔身,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態。嵩岳寺塔總高37米,為15層密檐式磚塔,平面呈十二邊形。密檐之間矮壁上砌出各式門窗492個。密檐自下而上逐層內收,構成一條柔和的拋物線。

網路照片


現場有研究寺塔的人在塔旁觀望記筆記,不知道是建築系還是美術系還是土木系的學生呢。

這塔也好老好老了。古時候的建築跟現在的建築都很不一樣,東西各有特色。現在的建築,都是摩天大樓、高樓大廈。無論古今,都很佩服蓋房子的人。





接著我們去少室闕,同樣是個冷門景點,冷到沒有看到遊客。

距離少室闕很近的地方,都是一般民宅建築,還好很多老人在納涼。很難看出這是一個旅遊景點。問了半天,才走到這個景區。


少室闕

這是一個沒有什麼管理的地方,但依舊有現代建築罩著,可以透過玻璃觀看這兩闕。要是一般旅行團,肯定不會把這種點安排到旅遊行程中。

少室山是嵩山的一部分,共有三十六峰,山巒疊翠,景色十分秀麗。根據史書記載,少室山曾是夏禹之妻塗山氏之妹的居所,傳說其亦為夏禹之妃,所以該地又俗稱「少室廟」為「少姨廟」。

壁的四周遍飾用減地平雕刻法雕成的彩畫,共計有六十餘幅,主要內容包括車馬出行、馬戲、馴象、月宮以及動物圖案等。其中的馬戲圖雕刻有兩匹駿馬,駿馬騰空飛馳,前一匹馬鞍上有一名挽雙丫髻的少女,穿著緊身衣褲,倒立在馬背上,後一匹馬上有一女子舒展長袖隨風飄揚,人體自然後傾,這些表現手法充分地顯示出了奔馬飛奔時的情形和馬戲的驚險技藝。漢代的雕刻手法十分誇張,風格則顯得飄逸自然,這些彩畫是漢代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這是講,相傳古時候有一對姊妹同事一夫的故事,剛好那個夫是夏禹,所以有太室(大房)與少室(二房)

看完這個,終於要去少林寺參訪了。(待續)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