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5102.JPG

 

「噹〜〜〜」第十天的第一個鈴聲響了,啊,最後一天了,今天十點之後就可以講話了,也會拿回睽違整整十天的手機。

 

我的內觀日記不知不覺寫到第十篇,前後寫了近一個月。這段日子複習葛印卡老師的開示(網路上有公開資訊),透過文字紀錄開示內容的重點也加深對內觀的認識,還有重複咀嚼開示內容,以及一位資深內觀師兄常常給我的提醒,我才明白葛印卡老師不斷強調「公平的機會」與「法的原始純淨」這兩個觀念的重要性。

 

內觀法門早在佛陀之前就存在。佛陀在尋找解脫之道時,發現很多法門很好,但還是無法從痛苦中解脫。後來佛陀找到了內觀法,親自驗證這個方法達到解脫後,便開始到處傳法,希望眾生也能透過這個方法解脫。佛陀圓寂後一百多年,印度歷經阿育王時期(約西元前304年-前232年),阿育王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當時為了保持法的純淨與流傳,於是派人到處傳法。葛印卡老師的內觀法門,就來自阿育王時期由須那迦(Sona)及郁多羅(Uttara)二位尊者傳至緬甸,兩千多年以來,仍能保持法的純淨,一路傳到葛印卡老師。現在全世界一百多座的內觀中心,主要是從葛印卡老師開始擴展到全球。

 

何謂「法的純淨」?為什麼要給這個法一個「公平的機會」?我把開示內容摘要如下。

 

 

內觀十日課程開示(第十天)10dayDiscourse-10

 

以下摘自開示內容

 

「放下自我、虛心受教,在十天課程期間完全接受佛陀及指導老師的教導,這是為了給這個修行方法一個公平的實驗機會。

 

放下自我虛心受教也意外著你們要完全遵照要求修行,不管你們先前可能用什麼其他修行方法,在課程期間都要暫時放在一邊。只有心無旁鶩專一地如法修行,你們才能獲得益處,判斷這個修行方法的價值。

 

你們要是將不同修行方法混用,可能會為你們帶來很嚴重的麻煩。

 

觀息法,只觀察純粹自然的呼吸,不加上任何字句或形狀影像。呼吸是人人皆有且都能接受的,但字句或形象就可能只被某些人接受但有些人無法接受。

 

整個修行的過程是在探究自身的實相,探究心物(身心)架構的本來面貌,而不是你想要的面貌。這是一個發覺實相的過程。

 

如果你在觀呼吸時加上字句,每個字句有其特定的震動,你重複某個字句時,就是在製造人為的振動。

 

如果我們只觀察某種特定的人為振動,我們就無法觀察和我們的汙染不淨相關的各種自然振動,也就是我們身上自然生起的感受

 

內觀修行方法是要消融表面實相,以達到究竟的實相,也就是每一剎那都在生起滅去的振動,除此別無他物。到了這個階段就不再起分別心,因此也不會有偏好或成見,沒有習性反應。

 

消解表面實相的目的,是使禪修者從「我」的錯覺中脫離出來,此一虛幻錯覺是我們所有貪愛與瞋恨的根源,造成我們極大的痛苦。我們或許能在理智上接受那是虛幻錯覺,但光是這樣的接受無法解脫痛苦。不論一個人有什麼宗教或哲學信仰,只要自我的習性存在,就仍然痛苦。為了打破這個習性,我們必須直接體驗身心現象虛幻不實的本質,不受我們控制地不斷變化。這樣體驗能夠銷融自我,趨向去除貪嗔、去除痛苦的道路。」

 

今天是聖誕夜,我獨自一人在半夜中寫下這些文字,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切從簡,但下午還是在下班後買了幾件衣服給自己當聖誕禮物。有時候我在希望生活從簡跟讓生活豐盛之間,思考物質存在的狀況。我想我買衣服的行為不造成自己負擔,也沒有破壞別人內心的和平安寧,順便讓本地蕭條的零售業者感覺有客戶支持生意,那麼我感謝我生命的豐盛。「貪愛帶來痛苦」這門功課,在其他面向考驗著。

 

離題了。

 

以上說明「法的純淨」。從印度傳到其他地方的佛法,參了其他元素,僅有傳到緬甸的這支法脈保持法的純淨,這就是僧團重要的原因--保持法脈流傳。寫到這裡我恍然大悟,原來眾多大師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會講法脈來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護持僧團,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因為講究法的純淨及這個法帶來的益處,所以葛印卡老師在教學上,會一直強調學員要給這個法「公平的機會」,來體驗這個法好的地方在哪裡。

 

修習這個法,將自我的舊習氣根除到某種程度的人,都會有相同的特質。真正的皈依,真正的護佑,是你在自己身上所培養增長的正法。隨著你對正法的體驗,必然也會生起對釋迦摩尼佛的感恩心,感激他發現並教導這個修行方法,也感激那些無私無我護持這個修行方法的前賢大德,他們指這個修行方法歷經兩千五百多年至今,仍能保有它原始的純淨。

 

我此時此刻才深刻感受到「皈依」兩個字的意義。

 

皈依佛 I take refuge in Buddha.

皈依法 I take refuge in Dhamma.

皈依僧 I take refuge in Sangha.

 

皈依,英文翻作 take refuge,最好的皈依是皈依自我,自己可以皈依自己,You take refuge in yourself.

 

事實上,我們皈依的是覺悟的特質。任何走上這條道路的人,都會油然生起感恩之心,並發願要服務眾生,不求任何回報

 

我很感恩我從早期接觸法鼓山的禪修到葛印卡教導的內觀禪修,都是好的佛教團體,以服務眾生為出發點,不是以金錢對價為出發點。眾生的貢獻跟護持以隨喜為主,每個人依當下能力多少,奉獻多少。我自己遇過,有通靈者跟我說20萬台幣就可以幫我「消除累劫累世的業障」。倘若20萬台幣就可以靠別人消業障,那很多擁有金錢的人完全不用修行,花錢就可以了事,這樣對嗎?我的朋友遇過,要學修行一定要繳學費,理由是,教學與學費是能量的交流,倘若沒有能量的交流(學生給錢),那教學的人(老師)就會能量枯竭。很抱歉我在這裡不小心批評到別人,我只是想表達,真正的法,可以不需要用特定的金錢去換得。在台灣和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資源可以去探索。

 

今天早上九點的靜坐教「慈悲觀」,是今天的重點。何謂慈悲觀呢?

 

在靜坐結束前,將身心放鬆,將注意力放在身體微細的感受上幾分鐘,讓身心都充滿著善的意念和感覺來分享給所有眾生。

 

老師說,內觀是不用意念的過程,只是觀察。慈悲觀是唯一用到意念的地方,分享善的意念跟感覺給所有眾生。分享慈悲觀時,打坐附近的磁場會變得很好,常常打坐、常常分享慈悲觀,無形中會感染到身旁的人。我突然明白,以前唸佛經快要結束的時候,都要「迴向」,迴向給眾生或冤親債主,原來是這個意思。這裡面有量子力學、有磁場、有力場,佛法真的非常科學。

 

下圖是拿到手機之後,唯一照到的第十日作息表。禁語解除之後,步出禪堂,就看到外面擺滿各種書籍。

 

IMG_5084.JPG

 

IMG_5082.JPG

 

IMG_5086.JPG

 

IMG_5092.JPG

 

天氣真好,陽光普照。不知道其他人這十天的心情怎麼樣。(待續)

 

 

 

 

願我得到的功德分享予眾生,

願此無上的正法利益眾生。

May the merits I have acquired be shared by one and all.

May this munificent dhamma benefit one and all.

 

IMG_5096.JPG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