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世界文化遺產登封《天地之中》的歷史建築群有八處十一景的兩項,昨天去了中嶽廟和嵩陽書院,今天去一個偏僻小縣告成縣的周公測景台跟觀星台、啟母廟遺址、嵩嶽寺塔、少室闕和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塔林、初祖庵)


編號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達標
1305-001
太室闕、中嶽廟
中嶽廟V
1305-002
O
1305-003
O 
1305-004
O 
少林寺建築群(常住院、塔林、初祖庵)
O 
1305-006
 
1305-007
V
1305-008
周公測景台、觀星台
O 


我們住得很簡單,住宿都沒有附早餐。買了麵包、自己泡咖啡當早餐吃完後,金天地一個行程是去登封市東南方的觀星台。我們從伊川開了一小時多的車程,來到告成縣,看這八處十一景之一的天文台。這個地方相對偏僻,一般旅遊團是不會排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行程,除非有特殊要求。

 話說登封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夏王朝定都之地,歷史上分別為嵩陽和陽城兩縣。西元696年女皇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將嵩陽和陽城分別改封為登封和告成。登封的重點地區偏於西北部,嵩山、少林寺,法王寺等均集中於此。大部份的旅客很少注意登封東南部的告成縣有歷史悠久、史料珍貴地的周公測影台和元代觀星台。



這個景點的介紹不多,讓我們對當年的天文發展認識有限,有點可惜;還好現在都有谷歌或百度大神,回來之後都可以在網上查詢。即使這個地方的介紹有限,中國古早的天文發展遺跡,依舊令人印象深刻。

一看這門面,就知道沒什麼旅客。



這門牌寫著中國天文博物館」,讓我有些期待。



話說古人很愛立石牌,跟人家說我到此一遊。但「到此一遊」太粗俗,總是要落幾個文字、吊幾個書包,還要寫上一手好字加上口袋有錢才能找人刻石牌,留個紀念。

這是明代書法家鄭大原留下的紀念,字體是挺賞心悅目的。如果古人沒有這閒情逸致,我們還沒機會看看千年前人家的作品。

明初上黨人鄭大原立碑賦詩“元聖當年曾測景,巍峨廟貌石淙潯。堦前臺榭餘芳草,門外山川映古林。觀象已知超逺略,量天更見識玄心。我來肅戒明禮典,漫向碑前續賞音。前題“春日謁周公祠觀測景臺次辭間韻”,落款“上黨明初鄭大原”。



古建築都有個中軸線,一落一落走進去。走過這石碑,就看到周公測景台。出發前有先上YOUTUBE看影片做功課,有一系列的影片叫【嵩山祕笈】介紹這地方的地理與歷史故事。「周公測影台」前幾天才在影片上看到,現在看到實體直立在眼前的感受相當震撼。

這石頭,好老,好老唷!有三千歲咧




周公測景台
周公測景台為周朝的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四子,武王的弟弟)創建。這座石圭石表是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在周公測景台原址上重建的,其尺寸大有講究,總高3.95米,下部的“圭”高1.95米,上部的“表”高1.965米,合唐開元尺子的8尺。石表北面距石座上部北邊沿0.37米,約合唐開元尺1.5尺。八尺之表,夏至之日,影長一尺五寸,從而算出當時測影所在地的緯度為34.3度,這一天的日影長正好與石座北上沿的長度吻合。石座下部四周看不到影子,好像這一天無影,因此俗稱此台為“沒影台”。

據介紹,周公測景台最初設立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了,《周禮》中有“日至之景,尺有五寸”的記載,意思是在天地的中心——登封告成鎮告成村夏至那天的中午,八尺表的影長,剛好是一尺五寸。周公通過測日影確定登封告成立圭表處為大地的中心(據說河南話的“中”也由此而來),把表影最長的那天定為冬至,表影最短的那天定為夏至,把一年中的中午日影最長的一天到下一年中中午日影最長一天的周期,即地球繞太陽一周定為一個“回歸年”。又把一年中兩個日影長相等、晝夜時刻相同的日子,分別定為春分和秋分,然后又逐步總結出二十四節氣,用以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




這裡的石階也很老。



沈括,也是個歷史課本有看過的名字。




中軸線上的庭院,種滿老樹。




【高表】



【正方案】




【仰儀】






觀星台

觀星台到了。



觀星台,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築物。觀星台位於登封城東南十二公里的告城鎮周公廟内,距周公測景台二十米。觀星台南依箕山,北望中嶽嵩山,濱臨穎河與五渡河的交匯處,始建於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十三年詔令著名的天文學家郭守敬、王恂主持改革曆法,並在全國建立了27處觀測台,此台是觀測的中心。

這觀星台是郭守敬所建,這裡每個台階,都有一千多年以前郭守敬踩過的足跡,真是驚嘆不已。



居高臨下,可以清楚看到中軸線。




居高臨下,往左邊看。



從下往上看。



從另外一側看這個千年古蹟,這個中國最古老的觀星台。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