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天鵝Black Swan, 2010年的電影,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女星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主演。2010年就很想看這部電影,今天終於有機會觀賞。
 
Natalie是演那個《殺手不太冷》的小童星,她的表現令我驚艷,沒想到後來成了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念的是心理系,非常特別的一個女孩。她主演的《黑天鹅》橫掃金球獎、演員公會獎、影評人票選獎與英國影藝學院獎,並榮獲第83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當時她才30歲。
 
我就不介紹電影劇情,直接進入感想。有大雷
 
原生家庭
出生在單親家庭的妮娜,有一個控制慾極強的母親。母親也是一位芭蕾舞者,把自己渴望成為芭蕾巨星的願望轉嫁到女兒身上。我印象最深刻的幾個點:
 
1. 蛋糕 稍不開心就有毀滅性習慣與想法
妮娜獲知自己得到主演天鵝皇后的機會之後,興奮地打電話跟母親分享。廁所裡的她,很開心自己的努力終於被看到,終於獲得肯定。妮娜複雜的情緒,在Natalie的飾演下,表情豐富又自然,好多不可言喻的感覺顯露在那幾秒的表情變化,Natalie的演技很棒。
 
她走出來之後,看到鏡子上有口紅寫的”WHORE”大字,是誰寫的呢?
 
妮娜抱著興奮又忐忑的心情回家。妮娜的母親準備一個粉紅色的大蛋糕要慶祝這個好消息——女兒擔綱天鵝皇后,一個自己曾經一直想得到卻從來沒有做到的事情。妮娜看媽媽切了很大塊蛋糕,為了控制體重跟媽媽說自己只要一小塊就好,沒想到媽媽馬上變臉。我以為曾經是芭蕾舞者的母親可以理解身為舞者要注意的飲食這件事,沒想到媽媽被拒絕後的反應很大,當下變臉把蛋糕帶到垃圾桶旁說要丟掉(有那麼誇張嗎?!)。妮娜見狀只好馬上安撫媽媽,給出小女孩的那種甜蜜微笑,說自己要吃蛋糕,然後媽媽才把蛋糕從垃圾桶上方移回桌邊,用手指抹了奶油要女兒舔下去。
 
才想說媽媽的反應也太誇張了吧,然後繼續看劇情的鋪陳,才慢慢了解妮娜在這個家庭成長下,她對自我的控制反映在她的芭蕾舞蹈中她可以是一個美麗、溫順、乖巧、纖細、高雅的白天鵝,但是她身上看不到黑天鵝所需要的爆發力、野放、性感與攻擊性。
 
幾分鐘的蛋糕互動,看到妮娜媽媽的心裡住著一個受傷的內在小孩,極度控制妮娜的生活與情緒,而妮娜要時常安撫媽媽心裡的內在小孩,讓自己成為媽媽想像的樣子方式,來讓媽媽心裡的內在小孩感到安全。
 
2. 妮娜母親幫女兒脫衣服、剪手指甲
我很訝異妮娜媽媽還堅持幫女兒脫衣服,即使妮娜已經28歲了,也表明拒絕了,但媽媽還是一直把女兒當作小孩,認為女兒需要自己的照顧,並且把女兒拖去一旁剪指甲。
 
媽媽把妮娜當作自己生命的延伸,把自己對女兒的照顧當作是一種被需要,若是女兒拒絕就會讓媽媽覺得被遺棄的感覺,一如當年妮娜的父親離開她一樣。
 
很多家庭的結構與互動,都有這樣的情節。也難怪導演會透過這樣的安排,來描繪妮娜的人格分裂與轉變。
 
3. 妮娜母親被夾到的手與幫女兒做決定在主演當天請假
妮娜開始拒絕母親沒有界線的互動方式。演出前一天母親要進入妮娜的房間被妮娜拒絕,並且用門擋住母親、也不在乎母親的手被夾傷。另一方面母親也是某種自殘式地想把自己的手深入女兒的房間,但女兒這次不願再順從,妮娜需要屬於她的空間,她的界線,所以她也不心疼母親的手被夾傷。
 
更恐怖的是,妮娜的媽媽明明知道妮娜的演出很重要,擅自替妮娜作主打電話給舞團說妮娜病了無法演出。
 
妮娜的房間是充滿小女孩兒式幻想的粉紅色色調與布偶,顯示母親一直覺得自己的女兒還沒長大,一直都是心中的那個乖順的小女孩;而妮娜也一直困在這樣的環境中要當母親眼中的乖巧小甜心。
 
也因為這樣,妮娜對於飾演黑天鵝所需要的爆發力與野性無法捉摩而感到挫折。她一直活在粉紅色、乖巧、聽話的環境中,所以她抓不到黑天鵝這個腳色需要的元素。但也不代表妮娜的內在沒有這些元素,所以在妮娜摸索與嘗試的同時,外在的實相變化是母女之間的衝突,以及她和Lily(女二)之間的互動。
 
另外,妮娜後來把房間所有的布偶全部丟掉,某種程度象徵斷絕粉紅色小女孩的自己。
 
性是萬物為了繁衍後代與生俱來的本能。性也代表一種能量。為了激發妮娜演黑天鵝的爆發力,舞蹈總監Thomas總是帶點性暗示去碰觸妮娜的身體與心理。妮娜一直想做到總監Thomas要求的黑天鵝,所以妮娜一直帶著小女孩崇拜的心情仰望Thomas
 
導演安排了妮娜在浴缸自慰的畫面,在Lily說妮娜喜歡老師之後的晚上。雖不知道妮娜在浴缸自慰跟Thomas有沒有關係,但是導演在劇情的穿插中,若有似無地帶出妮娜自己面對性欲(人類底層原始能量)的過程。
 
妮娜一直懷疑Lily要取代自己,甚至看到LilyThomas在舞台後方做愛的畫面(幻覺?)。導演安排性的力量,可以是爆發力的引爆點,卻也是憤怒、妒忌與不安的來源。
 
精神分裂
戲末,妮娜從懸崖上跌下來之後,微笑地喃喃自語說:「我覺得很完美,我是完美的。」
 
妮娜在現實生活中是個白天鵝,乖巧、纖細、脆弱與柔順;她要飾演的黑天鵝要充滿誘惑、爆發力與反抗的能量。她為了要求自己能做到黑天鵝要表現的樣子,在強大的壓力與不知所措之下,她開始精神分裂,有幻聽跟幻影。或是說,這所謂的幻聽跟幻影,其實是她跟自己的內在對話的過程,導演用「演」的方式呈現。
 
妮娜終於做到黑天鵝被要求的樣子,從懷疑、沮喪、失落到憤怒、主控與致命的攻擊力。她要上場跳黑天鵝的時候,整個眼睛都變紅了,殺氣十足。
 
跳完之後她在眾人注目之下主動狂吻Thomas,然後回眸的眼神充滿殺氣與誘惑力,還有致命又驕傲的征服感。
 
看她跳完黑天鵝回到化妝室畫白天鵝妝的時候,從身體拿出一塊碎片,感覺很痛很痛。在分裂與自我平衡的過程中,她也受傷了(是身體受傷還是靈體?)
 
導演鋪陳的劇情,用靈魂的生命藍圖來解釋,是這個靈魂選擇的人生功課,所以出生在這樣的原生家庭,遇到這樣的事業瓶頸,然後有分裂、有轉化、有超越、有平衡的過程。妮娜演白天鵝在最後一幕從懸崖往下跳之前,看到眼眶充滿淚水的母親,是母親長年支持她的芭蕾舞職涯,但最後登上顛峰的最後幾哩路,還是要靠她自己走上去。
 
生活中,一齣戲的成功只是一個轉折點。妮娜的生命功課還在,跟母親的糾結還在,也不是一場成功的演出就終結了這樣的糾結。至少有一點是確認的,媽媽是愛她的,只是這份愛有點扭曲,兩個人在扭曲中經歷生命的功課,但本質還是愛。
 
恭喜一個小女孩完成了她的芭蕾夢,完美演繹了黑天鵝,她找到自己的方式去同時詮釋白天鵝跟黑天鵝,但總覺得好像還有什麼還沒完成(完)。

 

arrow
arrow

    從簡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